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 14左撇右点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 14左撇右点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14、左撇右点 年级 三 年
教材 分析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左右相对点的内容而来,楷书中左撇右点的情况和左右相对点的情况十分相似,二者都由两个短小的笔画形成组合,且两个笔画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二者往往位于字的下部,起到平衡字左右的作用。教学重点是左撇右点的处理方法,难点在于书写时能够灵活运用。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书法学习后,基本笔画的书写已经有模有样了,本课是两个笔画的组合,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要掌握左撇右点在不同字当中的形态特征。
教学 目标 认识左撇右点中撇和点的关系。
掌握字中左撇右点的处理方法,教材中范字的写法。
理解结构的含义。
教学理念 书法教育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教学重点 左撇右点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左撇右点的写法在具体字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媒体 笔、墨、纸、砚、多媒体素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学习新知
归纳总结 1、游戏:汉字猜猜看
根据图片提示,猜猜图片中甲骨文是什么字?
2、根据图片,请学生大胆联想:看到这幅图你能联想到汉字里哪两个笔画组成的部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左撇右点》。
1、请学生观察三个范字并思考:在左撇右点的字中,撇和点的形态都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归纳总结。
a、引导学生分析“六”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字下部撇与点的长短、粗细、曲直,及位置上的变化。
b、引导学生分析“其”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左撇右点在“其”字中的变化。
C、教师示范“六”“其”的书写。边书写边强调书写要领,学生仔细观察。
d、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练习“六、其”,教师巡视指导。
e、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典”字的用笔结构与特征。
a、引导学生观察左撇右点在字中的形态变化。
b、教师示范书写“典”,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巡视指导。
d、选出代表习作引导学生来点评,教师归纳总结。
3、介绍结构的含义。
a、讲解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名言。
b、通过例字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结构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看图片,猜猜图片中的甲骨文是什么字?
看图片,猜笔画组成的部件。
明确课题
认真思考并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认真分析“六”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其”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回答老师的问题。
观看老师示范,听师讲解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注意书写要点。
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写作品,能够发现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分析“典”字的用笔与形态特征,回答老师的问题。
认真观看示范,记住书写要领。
学生练习“典”字,注意要领。
学生进行评价。
听师讲解。
分析例字的结构特征。
谈谈自己都学习到了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古老文字的艺术魅力。
由图片导入课题,既新颖又有趣,学生乐于接受。
小组讨论左撇右点的不同形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分析的过程就是读帖的过程,通过分析学生能够记住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为准确的书写字的形态打下很好的基础。
教师示范字的书写方法,能够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
学生动笔临写,才能更好的体会笔与纸在接触的时候形成的笔画特征,锻炼眼脑手的协调统一。
教师示范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书写方法。
评价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字存在哪些问题。通过书法名言来了解结构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学习书法要继承古人的古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本课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不断进步。
5分钟
30分钟
5分钟
板书 设计
左撇右点
不同:
大小
曲直
粗细
高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