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四年级下综合实践 7.1清明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 四年级下综合实践 7.1清明节 教案

资源简介

《话清明 缅先人 惜今时》
主题名称
话清明 缅先烈 惜今时
选题背景
这次活动的内容没有选自教科院编写的学生用书,但却是小学生们应该了解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一些地方的小学生却不知道“清明”为何物。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感恩心理都可以在清明节充分张扬。我们不应该过多责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忘记了清明节的意义,而应该及时反省,把渐渐淡忘了的传统文化找回来。清明节的核心内涵是缅怀先人,可它的价值取向却是提升生命的意义。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与清明节有关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以及乐于与他人交流的态度。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 知道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懂得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四、实施方案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师配乐朗读《清明》。
师:每每快到清明我就会想起杜牧的这首诗,关于清明节,你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缓缓的诗朗诵,色彩和谐的背景,略带忧伤的曲调,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启动了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奠定了本堂课的基调。从整体上认识清明节,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课件出示调查报告:
[清明前夕,某小学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调查,全校1400多名学生中,知道清明节的仅430多名。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回答得五花八门。据了解,在知道清明节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扫墓的日子”,而对清明节所蕴含的其他文化习俗,学生们几乎一无所知。]
师: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2008年开始被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每年的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它和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一样受到重视。今天我们就在一起聊聊关于清明节的一些话题。
2、明确目标
(出示参考课题)
(1)清明节的来历。
(2)清明节各地的习俗。
(3)清明祭扫的意义。
(4)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
(5)搜集清明扫墓时让你缅怀的人。
大屏幕上是这节课你们要研究的课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一共分成五个小组。在课前就分好组了,并且选出了组长,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课题,把这张记录表发给他们,由组长分配好工作,通过查资料,整理,然后做好记录。最后,选派出一位代表在全班汇报。
3、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师巡视指导。确保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
[设计理念: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小组交流
1、各小组汇报。
提出要求:请汇报的同学站到讲台来,面向大家。说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其他同学也要注意,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礼貌、一份尊重。
为上台汇报的学生鼓掌!教会他们“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设计意图:随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引导谈话。
引导学生说出对已逝亲人的怀念。
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及课外的知识,说出一些为国牺牲的烈士。
引导学生说身边的榜样,雷锋、海伦·凯勒等。
在各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提问或评价。
[设计意图:有了深入的感悟,才会引发更多的思考。该环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用烈士、伟人的事迹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实践活动过程
1、请各小组合作,设计缅怀先人的方式。
2、交流、汇报,谈谈自己的设计、想法。
老师用准备好的制作小白花的材料教学生动手制作。其他的一些设计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再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动手 “做”来加深他们对清明的理解、对本节课的印象,也更好的结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四)教师小结
那些曾经为我们的幸福而孜孜不倦的人们,那些为了人发的解放事业而不屈不挠努力斗争的人们,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划下轨迹而又猝然长逝的人们,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请让我们用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为他们寄上一份浓浓的情思。
最后,谢谢同学们陪我上完这节课,相信对于我们这都是一节难忘的课!这也将会是一个难忘的清明节!
板书设计

来历
走近清明 习俗 走进传统文化
意义
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