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主题班会 17拒绝懒惰和拖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主题班会 17拒绝懒惰和拖延 教案

资源简介

拒绝懒惰和拖延
理念阐释:
在中学,学生的拖延心理和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习拖延”,指的是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往往把学习任务不断往后延迟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拖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与我们一般谈及的推迟有着本质的区别:推迟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计划来执行,它有可能是人们处理某些事情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而拖延则不是计划中的事情,它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延迟倾向,是人们对计划要做的事情的不断延期。这种行为倾向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在生活上也总拖拖拉拉,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学业拖延间均存在负相关, 低拖延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高拖延者,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其拖延水平低。因此,帮助中学生改变学习拖延的行为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学生解读:
初中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及时间观念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转折期,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及其后续高中学习习惯。初二学习任务的加重,一部分学生在经历挫折后,抱着自暴自弃的心态,就以拖延的形式来应付老师与家长。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拖延的危害,开展相应的时间管理辅助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辅导目标:
认识到拖延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
掌握战胜拖延的方法。
培养战胜拖延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辅导重点:
掌握战胜拖延的方法。
辅导难点:
培养战胜拖延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辅导过程:
开场白 (2‘)
向大家问好(配乐)
内心的强大胜过外在的浮华,欢迎大家走近今天的心理课堂!
积极情绪营造
视频:引入主题拖延 (3‘) 学生观看视频《小A的烦恼》
正是一年踏春时,小A同学也准备去春游,他打算周日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春游,于是他决定要在周六把所有作业做完。为了更高效,他决定去图书馆做作业,他给自己制定了周六的作业计划表,这样明天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去玩啦!星期六他的计划表是:
7:00起床
7:00-8:00吃早饭、坐公交车到图书馆
8:00-10:00数学作业
10:00-12:00英语作业
12:00-12:30午饭
12:30-14:00物理作业
14:00-16:00语文作业
16:00-18:00语文作文
18:00-19:00吃晚饭乘车回家
19:00-20:00查资料做班会课ppt
20:00-22:00名著阅读及读后感
可实际上,他起床已经9点,到图书馆开始学习已经快10点,当天打电话、上网、吃零食用了四个多小时,再加上睡了一小时的午觉,五个多小时都没有利用起来。作业一拖再拖,拖到晚上还在疯狂的赶作业。他感到很焦急,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却任由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
(学生的录音:OMG,为什么我要起那么晚,为什么我要玩手机,为什么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天哪,要是做不完作业,明天怎么去玩?神啊,救救我吧!)
师问:请问小A同学的问题在哪里?
生回答:拖延症
师:那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说说你的拖延。
生分享1-2个。
师解释拖延:推迟应该完成的任务,并伴随焦虑与紧张感。我们把这样的行为叫做拖延症。

认识拖延行为
音乐冥想和色彩绘画:拖延的心路历程 (10‘)
1、音乐冥想:生活中拖延的几个场景。感受拖延的三个阶段。
2、色彩绘画:拖延有哪几个阶段,用图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画成一幅画。 用音乐烘托氛围,用色彩绘画拖延的心路历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拖延的危害及不拖延的美好 (2‘)
1、拖延的危害
(1)情绪崩溃,从愤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对自己人生感到失望乃至绝望……
(2)办事效率低,妨碍我们成功。(视频:一个学生拖延作业的后果)
(3)人际关系紧张,对个人形象损害非常严重
2、不拖延的美好
提问:如果,我不再拖延,我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体验不拖延的美好。

认识拖延带来的严重危害,为改变拖延做铺垫。
拖延大作战(19‘)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克服拖延的方法,每个小组至少找出三个方法。并且行之有效,时间5分钟,请小组代表发言。
格式:拖延,我向你宣战……拖延,我可以打败你!
学生分享,老师总结:
抗干扰
团队压力
(提前)倒计时
创造性任务——机械性任务 just do it
祸水东引——结构性拖延

激发学生探究与合作,找到克服拖延的方法,树立打败拖延行为的信心。
拖延大作战宣言(3‘) 师:如果,我不再拖延,我的选择是?
生:立即行动。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向拖延宣战!
朗诵小诗《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高效、专注,立即行动
从今天起,关心目标和任务
我有一张行动表,面朝大海,对拖延say byebye

集体积极情感的培养,强化克服拖延的信心。
情感升华 (1‘) 真诚祝愿每位同学都拥有这样的春暖花开。
表达美好祝愿

教学反思:
作为心理老师,坚信一个人内心的强大胜过外在的浮华。每次青年教师赛课,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从稚嫩、青涩的表达到娴熟地把握课堂,从模仿优秀教师到找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流于形式的上完一堂课到真正拨动学生心弦,让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并为此感到无比荣耀。
回顾这次赛课,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中学的心理健康课是活动课,和大学的上法完全不一样,又没有可用的教材,所以在选题上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学生自身的需求,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指导和帮助。本次选题是源于日常个案辅导,发现拖延行为在本校学生中具有普遍现象。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有拖延行为,并且非常希望改变,却苦于无法改变。在上课前,对学生做了一个前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拖延行为 人次
学校常规作业 22
背书任务 17
周末、假期作业 11
上床睡觉 8
早上起床 7
语文作文 3
体育锻炼、运动 3
安全教育平台 父母给我的任务(整理房间)
洗澡
不用交自行完成的作业
考试前复习
一些琐碎的小事
与老师谈话或者找老师问题 3
3
2
2
2
2
2
通过先行课也验证了这个选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引起学生共鸣。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拖延行为主要集中在学业拖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集中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中不仅仅着眼于问题,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并且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信念。
我的备课从一开始资料丰富得像一堂讲座,到后面做减法,提炼成一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课程。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首先自己得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第一滴水。
当然本次教学活动不够完美,还是有很多提升空间,通过向各位老师请教,发现还有如下一些可以调整的地方:
1、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在学生分享拖延症的环节,老师也应该有自我暴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2、音乐治疗中语言的把控
指导语可以少一些,只需要3个阶段的节点做引入,然后让学生充分的浸润在音乐中,音乐本身是有力量的,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感受,最后音乐戛然而止,让学生回味。
3、课堂结论生成
拖延的危害环节,第三点人际交往并没有学生回答到,教师有些着急,就自己硬塞给学生,应该多一些耐心,再做引导,直到由学生自己生成。
4、课堂节奏前紧后松
整体节奏前面不够充分,你是否也有拖延症这个环节,学生的暴露还不够充分,导致最后剩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最后10分钟老师讲的就比较多。
每一次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一个帮助我的人。特别感谢指导老师龙林老师的倾心指导,经过她的指导,我懂得了如何在心理课堂调动学生的心理欲求,应该把握学生心理逻辑,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是由学生生成,而不是教师给出的。通过这次赛课,使我对于心理健康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期待在将来的教学中更加走近学生的内心,真正起到引领他们人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