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两千多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乃至世界气象学范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我国这一传统民俗,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活动内容: 1.开展相关主题探究课,老师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与背景。告诉孩子们每个节气的天气状况,展示不同节气的资料和图片,带着全班同学朗读二十四节气表。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分组讨论,如:在某某节气应该多穿衣服,在某某节气农民伯伯应该播种了,在某某节气动物开始冬眠了等等。让孩子们体会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让孩子们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个节气所对应的时间、在全国不同地点的习俗。提高孩子思考与写作能,同时也提高动手和协作能力。 3.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去了解其它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重大发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增强对民族的自豪与认同感。 三、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冬至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难点:简单了解有关节气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学生拍摄的照片作品 学生:拍摄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现在你想去干什么呀?(想出去春游,挖野菜……) 3、展示学生照片(孩子们春夏秋冬玩耍的照片) 是的,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姹紫嫣红,夏天郁郁葱葱,秋天落英缤纷,冬季白雪皑皑,一年四季都有独属于她的美。 4、同学们,还记得四月五日是什么节日吗?(清明) 清明也是一个节气,那春天还有什么节气,你们知道吗? 5、揭示主题:这些节气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走进大主题:跟着节气去探究。 了解节气 1、我们学过的知识和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老师听说你们学过二十四节气歌,谁愿意大家能背一下?你能按顺序说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吗?答案就在下面的诗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吗? 3、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请同学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 夏季的开始。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 秋季的开始。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 寒露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开始。 小雪 开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 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我们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我们的研究主题上去。你课外收集了二十四节气的哪些内容,快与同学们分享吧!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把问题汇总,做好记录和展示的准备。 (三)小组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手中资料,说说你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哪些知识? 2.概括每个节气的特点,说说每个节气有哪些习俗? 3.各组选出组长主持,可以让写字较快、较好的同学轮流填写。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提炼关键词。 (五)品意境,辨节气。 六、课堂小节 1、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①传统文化的学习收获,②作为组长的责任,③自己在提问题方面的进步。) 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讲的真好,有的说到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的说了作为组长的责任,还有的同学交流了自己在提问题方面的进步。你们知道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已经确立了主题,相信下一节课,你们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同学们,我们祖国有五千年历史,等我们去学习和探究,当我们真正走进的时候,你们还有更多令你惊奇的发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探究啊?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