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发现幸福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幸福,体验“聚焦错觉”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幸福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去焦训练”和“乐观训练”,以增强其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善于发现幸福,增强幸福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发现幸福的能力。 2、要学会去除“聚焦错觉”,增强幸福感。 教学难点 要有一双发现幸福能力,并增强幸福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法:始终贯穿“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采用活动探究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二)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感悟体验学习法。 ?(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四)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准备一张卡片;运用多媒体。 学情分析 《发现幸福》是心理健康北师大版高一第二十课。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又在哪里呢?幸福往往蕴藏在生活的细节中,蕴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片断里。这一课重在发现幸福,让学生通过回忆和讨论,珍惜生活中的幸福。他们对自己生活中已然拥有的部分更为珍惜和欣赏,而不是仰望无法企及的幸福;而当生活中遭遇灾难和不幸时,他们又能从中发现其积极意义,并将之发扬光大,成就更好的自己。对这些人而言,幸福永远都在自己的手里,无论顺境与逆境。 在本课中,通过“谁最幸福”的调查和访问帮助学生体验幸福体验的“聚焦错觉”现象,从而引发其关于幸福的冲突和思考。之后借助心理双歧图进一步解释“聚焦”对幸福感的影响,认识到幸福的人生在于如何“聚焦”。之后通过纸笔练习《我的幸福清单》和《乐观,让生活更美好》对学生进行“去焦”训练和“乐观”训练,以增强其对幸福的感知力,和积极应对人生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 大家好,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叫做发现幸福。是一堂讨论关于幸福的课程。幸福是每个人都追寻的。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人类自然的追求更好的生活。那么幸福是什么?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走基层。百姓心声:有一个著名的报道,假日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走街串巷的采访普通百姓,那就让咱们来看看,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多媒体播放) 教师:看过这边报道后,我想问问各位,你的理想中的幸福是什么?(板书,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 (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入手,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 发现幸福 活动一:团体热身阶段:谁是最幸福的人 1.选出班中你认为最幸福的人,写下他/她的名字,并用一句话陈述理由。 人人都想要幸福,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最幸福的呢?让我们环顾四周,看看朝夕相处的同学,你觉得谁会是班级里最幸福的人呢? (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和点拨。) 教师连环采访:你写的是谁?为什么? (老师的点评不仅是给学生的赞赏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和今天要学的知识紧密联系,当自然过渡到新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了。) 提问:有几个人写了自己?为什么(写或没有写自己,对自己是否有遗憾)?对这一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让学生体尝试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幸福,理解自身已经拥有幸福,我是幸福的) 2.教师小结: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我们有时会认为我们需要怎样才能更幸福。但事实经常被证明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留意我们已然拥有的,“更漂亮更成功更富有”也没法帮忙,让我们感觉更幸福。因为,我们已经陷入了幸福的误区——聚焦错觉。这也是著名心理学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教授在其《如果更富有你就会更幸福吗——聚焦错觉》一文中试图阐明的观点:人们所关注的生活的任意方面会在整体评估中被放大,这种错觉就叫做聚焦错觉。聚焦错觉能使人们对自己当前的幸福状态、他人的幸福感以及自己未来的幸福感判断错误。 活动(二)团体转换阶段:“聚焦”与幸福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喜忧参半的,我们对幸福的感知更多取决于我们关注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就好像在这幅图(《黎明与黄昏》)中,“黄昏”还是“黎明”取决于你从哪个方向观察它。在另外一幅图里,你看到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则在于你对“前景”的选择与关注。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黎明与黄昏》 -木雕艺术家艾契尔(M.C.Escher)在1938年的一幅著名木刻画。假如读者先从图面的左侧看起,你会觉得那是一群黑鸟离巢的黎明景象;假如先从图面的右侧看起,就会觉得那是一群白鸟归林的黄昏;假如从图面中间看起,你就会获得既是黑鸟又是白鸟、也可能获得忽而黑鸟忽而白鸟的知觉经验。 活动(三)团体工作阶段:发现幸福 1.我的幸福清单(“去焦”训练)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幸福也是如此。对于幸福,我们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当能感受到生活点滴中蕴藏的幸福和美好,同样的生活在你也会是天堂一般,充满阳光和美丽。 下面让我们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来检视自己的生活,看看我们都拥有哪些幸福吧。 小组分享,并由组长代表大家在全班分享(每人一条)。 2.乐观,让生活更美好(乐观训练)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幸福的生活也不是平滑的直线,而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波动和起伏。当生活遭遇挫折或不幸,我们又如何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呢? 我们都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世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面对生活的感受在于我们能否乐观地看待生活中得失去和挫折。幸福的人不是因为没有压力和挫败,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乐观面对。他们被称为benefit finder,或乐观主义者。无论何时,他们总能从中发现其暗含的积极意义。同样的考试失利,有人看到了失败,陷入悲观和绝望。但也有人看到了成长的契机,而成就更好的自己。哈佛幸福课教授本沙哈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本沙哈尔的故事: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公开课,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1504)的讲师本沙哈尔曾经历过很多挫败,但他总是能发现这些经验的积极意义。有一次,在哈佛读研究生时,他成了项目组唯一一个未能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教授提出的允许他留在项目组的条件是,他需要在下次考试时和下一届学生一起考,成绩要非常优秀,否则就出局。于是在最后一个学期里,除了忙着论文和写作,他还必须回头去复习最基本的知识,把相关教材和文章再学一遍。然而这一经历最终带来他另一种机遇。在重新学习的时候,本做到了融会贯通,对社会心理学的掌握比他所知的任何人都要好,这也最终帮他1504课程整合起来。最终,因为幸福课,他成了哈佛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在幸福课堂上分享这段经历时,本说:天啊,我真幸运。 活动(四)团体结束阶段:感悟与收获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的课堂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在上了今天的课后,有怎样的感悟和收获,想一想,并写在练习纸上。 三、教师总结: ? ? 人人都渴望幸福。幸福在于发现和创造。希望今天的课堂结束后,我们大家能带着更多的欣赏和感恩去面对生活,感受幸福。也希望今后,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如何为自己的生活缔造更多幸福。 四、课后作业 幸福日志 请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坚持记录幸福,书写幸福日志。每天记录至少5条让你感觉当天拥有和发生过的美好的事。生活的幸福感会增加哦。 五、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本课设计通过“发现幸福”、“珍惜幸福”等两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认识幸福是一种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幸福,去珍惜自已已有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使快乐伴随自己成长,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教师授课的整个过程,是与学生共享幸福的过程,既有快乐,也有艰辛,还有遗憾。 (1)收获快乐。要上好课,备课是关键。(2)品尝艰辛。本课教学历经“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改进教学设计”等开放式教学循环系列研讨活动,所任课的班级都在教学中过了一遍。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放开让学生自主讨论和争论。在评课研讨环节,赞同研讨小组的意见,把教材 “最想实现的愿望” 中定量改为“10”和“7”“5”“3”,更加符合当地学生实际。 (3)留有遗憾。几经折腾,当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最终定下来时,实际授课还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果不让学生放开争论,幸福是一种能力就难以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发挥。适当延长课时,估计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还有,许多学生在发现幸福的过程中感觉不好意思表达,需要教师在课真正做好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