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第四课第二框《4.2凝聚法治共识》
【学习目标】
1、政府的性质、作用、宗旨是什么?
2、什么是法治政府?(含义)
3、什么是依法行政?(含义)
4、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怎么做?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6、怎样厉行法治?
7、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请阅读教材P50-56的内容,完成下列的内容。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______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是_______。
(2)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1.政府
(3)政府权力来源于______工,
(4)政府宗旨:_________________,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含义:就是按照_________原则运作的政府,即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__________轨道上运行。
3.特征:职能_______、权责法定、执法________、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_______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_________。
4.要依法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宪法和法律
一.法治
行政
_____,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__________权利。
政府
(3)核心:
规范政府的_______权。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
政府
宪法和法律_____,并且依宪法和法律的规定__________权利。
(4)如何做?
②全面推进________,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
___________,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方面: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_________,主动_____,促进政府依
法行政。
1.
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2.
厉行法治是对______________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厉行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综述)
法治
(2)国家全面推进科学_____、严格_____、公正______、全民________的方针
2.怎样做?
(3)公民要增强___法____法____法____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___________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_______。
(5)社会需要加强法治_______,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_______,树立法治文化_________,实现社会的有序、________、________
(6)国家社会治理需要_____
①法律与道德________________,相得益彰。
治和____治相结合,让____
②法治体现________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____
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因为
作用
③道德滋养______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_______作用
【预习诊断】
1.
2021年3月29日,南充市举行2021年全市行政执法培训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根据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推行清单式工作法,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监督力度。这有利于(

①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④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执政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下列属于厉行法治的表现有


①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②按照交通标识通过道路斑马线
③组织同学深入乡村宣传宪法
④利用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拓展】1.为什么要积极推行法治政府建设?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建设廉洁高效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2.
法治社会,我们青少年如何做?
(1)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行为)
(2)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义务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同违法行为做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
【课后精练】
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第一批)
的决定》要求,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及时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配套制定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提高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体现了政府要坚持(

A.依法监察
B.依法执政
C.公正司法
D.依法行政
2.
.某些县长及政府工作人员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帮助辖区农民销售农产品(俗称“直播带货”),为当地特产代言。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有(

①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政府工作人员观念在更新
③进一步扩大了网民的民主权利
④缩小了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职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会前,“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别在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这体现了(

①网络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民主管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③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权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要规范政府行政权,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治安天下,德润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这告诉我们(

A.法律与道德一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
B.法治时代,道德同样重要,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
C.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来源,有些道德义务就是法律义务
D.德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
2021年1月1日,《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正式实施后,我国多地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为群众解决因违反规定“办不了”、缺少某些关键材料“很难办”、办事人员怕担责“不给办”等问题,破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这一“痛点”和“难点”。此举(

①有利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②旨在保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③有利于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④旨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1)结合材料一,谈谈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
(2)结合材料二,试分析为什么要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
(3)为了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活动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请你从厉行法治的角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坚持科学立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⑤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体现了法律对公民生命健康的呵护和维护;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⑤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⑤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凝聚法治共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