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北师大版心理健康 1.学会管理情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北师大版心理健康 1.学会管理情绪 教案

资源简介

学会管理情绪
—— 高中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我情绪管理,表演,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设计理念】
进入高中的学生首先要面对九门功课,然后是频繁的月考,另外还有老师期待父母念叨的高考等着他们。这些让他们中的很多人疲于应付,情绪失控。轻者焦虑不安、紧张忐忑,愤愤不平,郁闷烦躁,重者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时有发生。于是,逃学、厌学、休学、退学等诸如此类的状况时常出现。为提高学生对自我情绪的管理,我们特意从很多心理学家对情绪的研究中及实际操作中找到了管理情绪的几个很好的方式,和高中学生们一同分享。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2.学会捕捉他人和自己的情绪变化,充分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
3.通过辨别自己的内在需要提出请求来进行沟通,让学生学会用平和、稳定的心态来接纳自己的情绪。
【活动重点】
情绪管理中的辨别需要,提出请求
【活动难点】
观察时需要分清观察与评论的区别
【活动准备】
用来表演的例句7句、PPT课件、写有表演句子的纸张、分组,每组6-8人,一共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
导入(2’):
从我们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情绪就已经长在了我们的骨髓里,我们和它相伴相生,它几乎就是我们本身。有人可能将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但对于个体而言,无论是拥有正面情绪还是拥有负面情绪,那个人都是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自己。我们要学会接纳这样的自己,也需要学会接纳我们所有的情绪。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才能有办法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我们该如何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根据很多心理学家对情绪的研究,以及很多专家对实际案例的操作,我们提炼了情绪管理的五个步骤,和大家一同分享。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是为情绪这个主题定下基调,避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只谈论自己的正面情绪,忽略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真正的接纳不仅是正视自己的正面情绪的过程,更是需要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处理和调节的过程。
暖身游戏(5’)
规则 :
1.小组合作,首尾相接,左手手掌打开,右手食指放在对方的左手掌心 。
2.听到表示情绪的词语时请用左手抓住对方右手的食指,自己右手食指逃脱对方左手手掌 。
文字:
这段时间,天老是下雨,真讨厌!前天跟闺蜜闹掰了,我真是瞎了眼,居然跟她做朋友!昨天月考结束,真是悲催啊!我一下就退了一百多名。心塞啊!这样下去,我连上二本都难!回家见到我妈,我就烦!倒是我亲爸,多给了我一百元,他居然没发现,总算开心一把。可晚上学习到一点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吓得本宝宝直奔妈妈怀抱,前嫌尽弃。
设计意图:该环节第一是为了破冰,第二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引入主题,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从意识到潜意识都能参与情绪的体验当中。
二、团体转换阶段(5’)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来做游戏的这段文字包含哪些情绪呢?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句子中包含的主要情绪。学生会在这个环节针对句子说出很多不同的情绪,无需进行分辨,只需将更多的情绪从句子中提出。
天老是下雨,真讨厌! ——厌烦
我真是瞎了眼,居然跟她做朋友!——愤怒
真是悲催啊!我一下就退了一百多名。 ——伤心
这样下去,我连上二本都难! ——担忧
见到我妈,我就烦! ——郁闷(烦躁)
倒是我亲爸,多给了我一百元,他居然没发现。 ——开心(窃喜)
晚上学习到一点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惊恐(害怕)
设计意图:这七个句子都是学生平时面临的生活场景,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忽略,有些学生会有部分关注,还有学生可能会耿耿于怀。通过他们自己对句子语义的分析来分析自己内心可能包含的情绪,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我情绪的体验与感受能力。
三、团体活动阶段
讲述(5’):
面对我们这么多的情绪,我们都需要去认真认识它,接纳它,然后才能管理好它们。那么怎么样管理是最好的呢?现在我们就提供一个管理情绪的模式。
情绪管理五部曲
表演——表演情绪:让心底的话说出来。
观察——进行观察:表情、眼神、肢体动作、语气语调
感受——体验感受:闭上眼睛、回顾重现、说出感受
需要——辨别需要:表层需要、深层需要
请求——提出请求
句式:因为我需要……,所以我要去……
设计意图:根据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中对情绪处理和调整的原则,我们通过表演、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五个步骤来逐一加以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理论规则的行为分析模式。
例句分析(5’):
老师按照情绪管理五部曲对例句进行分析
1.表演:邀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情绪句子:我真是瞎了眼,居然和他做朋友!
2.观察: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挑选一组成员轮流回答,每人说一个,不能重复。
3.感受:同学们体验当事人的感受,老师挑选一组成员轮流回答,每人说一个,不能重复。
4.需要:同学们辨别当事人的需要,尤其是挖掘当事人深层次的需要,老师挑选一组成员轮流回答,每人说一个,不能重复。
5.请求:根据需要,同学们提出请求,句式是,因为我需要……所以我要去……
老师挑选一组成员轮流回答,每人说一个,不能重复。
设计意图:强调表演的真实性,也通过例句分析再次强调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中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步骤都必须遵循表演者本身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情绪,给学生提供示范,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实施这些步骤的重要性。
(三)小组分析汇报
1.小组分析(10’)
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同的句子,组长指挥并汇报,记录员记录。要求:小组内对这句话按照刚才的程序进行分析。
句子如下:
天老是下雨,真讨厌!
真是悲催啊!我一下就退了一百多名。
这样下去,我连上二本都难!
见到我妈,我就烦!
倒是我亲爸,多给了我一百元,他居然没发现。
晚上学习到一点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
他们只顾着自己吃,都没有给我唱生日歌。
汇报(8’)
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分析的情况。
设计意图: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除表演之后的每个环节之中,需要每个人能够细致的观察,用心地去感受,然后提取自己的内在需要,并提出关于自己的请求。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体验,看到自己的内在需要,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请求。
团体结束阶段(5’)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分析非常精彩,还挖掘了很多深层次的需要,这是我原来没有发现的,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激你们能在课堂敞开心扉。你们不仅很生动地表演了你们的情绪,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体验了自己的感受,辨别了自己的需要,对自己提出了请求。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也能够接纳自己,从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祝福所有的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谢谢!
设计意图:用简短有力的语言概括学生自己的内在情绪体验,将他们的前意识和潜意识进行适当的提取与分析,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非常有意,也具备示范性的效果。
教学反思:
_??????_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是对个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只能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个体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管理。
该活动设计针对情绪的内隐性设计了表演的环节,将内在的情绪提到意识层面,并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表演者当时的感受,这是该活动设计的一大特色。其二是辅导老师可能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力才能不仅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内心感受,还能深入挖掘深层次需要,并将需要用请求的方式说出来,澄清学生的内在,直达灵魂深处。其三是心理辅导教师自身需要对情绪的管理非常到位,身体力行,需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效果。
该活动针对心智成熟的学生更为合适,对于高一年级内在不够稳定的学生会有嘻嘻哈哈的表现,效果很难达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