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家乡的资料卡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家乡的资料卡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课《家乡的资料卡》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体现了水平组织的原则。课程根据组织成完整的教学单元。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本课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履历、一种经验、一种方式、一种导向。学习本课程不是为了占有它,而是为了感知它、享用它。从课程定位的视点看,本课程的开发力求“全息化”,即课程所含的信息量,以及信息量的无穷大。本课程追求一定的学问知识,但更注重体验性知识,并且力图促进两者之间的依存与融合,努力实现学科知识在应用中的沟通与活化;追求事实性知识、但更重视方法性知识,并力图体现两者之间手段与目的、基础与升华的统整性。??
传统学校教育课程是以教师“告诉”的方式传递知识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但这种教育方式所能传递的只是学问知识或者说科学知识。而相对于科学知识还有一种体验知识。体验知识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当学习者在以后遇到相似的对象与情景时,体验知识就会转化为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探究学习特别注重直接感受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即注重知识的体验过程。《家乡的资料卡》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指定探究的步骤,形成探究的环境,为学生的的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地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学不到许多具体内容,但他学会了探究的途径和方法,领会了一种探究精神,并体会到科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因此,本课程将体验知识纳入其中,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学问知识的能力。并且体验知识的纳入,也将弥补传统分科课程非人性化的不足,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特质。?
《家乡的资料卡》这节课源于学生的生活认识,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内容丰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课程设计合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既有劳动技术领域的内容,又有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既有历史知识,又有地理知识,还涉猎到了摄影、绘画、表演等多个艺术领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性。本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从仅仅关注知识性目标向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三维目标转变。?
【教材分析】?
《家乡的资料卡》这节课就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成果展示和活动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东方圣城,孔子故里。”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曲阜市,文化底蕴丰厚,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发展迅速。尤其近几年来,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让孩子们在感受家乡之美,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家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是本次实践活动选题的初衷。?
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具有初步地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策划学习活动、主题论证、调查取材、分析判断和活动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关心家乡变化,热爱家乡,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家乡曲阜有所了解,但系统性不强,缺乏深入调查。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知识的整理、分析、总结能力,但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熟练之处;学生的整体参与性还体现得不够。可以增加小组之间的互动性,如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来提问、答辩;或者让其他小组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补充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本课学生可参与性强,学生可以有效地开展了各类活动。显性成果有照片、课件、绘画等;隐性成果有学生的体验、感悟、表演能力、合作水平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由被动、机械性向主动探究的转变,由依赖教师和教科书向关注社会实践和信息资源的转变,由独立学习向独立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转变。?
【教学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进一步感受家乡美好,激发热爱之情,树立建设之志。?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组织、表达能力等。?
3、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组织、表达能力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成果展示的目的、做法及注意事项,思考、讨论,达成组内共识,制订成果展示活动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对前几阶段分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好资料,以及图画等。?
3、选小组发言人,课前按小组摆放课桌,便于汇报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和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分组活动中,通过调查、访问等各种形式,深入探究了家乡的文化底蕴、风情物产等。这节课,我们将对活动的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展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选定主题,说说家乡的特点:?
“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2、孔子出生地——尼山?
3、休闲旅游,国际慢城——九仙山、石门山?
4、古色古香“明故城”及文化?
5、颜庙、周公庙、梁公林、孟母林?
6、地方特产——楷雕、碑贴、尼山砚、曲阜煎饼、孔府香油、熏豆腐、孔府菜?
7、孔子湖“尼山水库”、沂河、廖河?
8、日常生活——国家级卫生城市?
9、腾飞发展——高铁、曲阜发展?
二、成果讨论,组内展示?
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主持人:我们“热爱小组”的活动主题是“三孔”。下面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人口、历史发展等。?
主持人: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还做了资料卡,每个小组分发一张。?
2、孔子出生地——尼山?
3、休闲旅游,国际慢城——九仙山、石门山?4、古色古香“明故城”及文化?
师:感谢将这么多景色进了我们的课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样的沃土才能蕴育出这么多人才?有请下一小组。?
发言人: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明故城和文化”。家乡风景如画,。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了……(展示)?
5、颜庙、周公庙、梁公林、孟母林?
6、地方特产——楷雕、碑贴、尼山砚、曲阜煎饼、孔府香油、熏豆腐、孔府菜?
7、孔子湖“尼山水库”、沂河、廖河?
8、日常生活——国家级卫生城市?
师: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介绍和资料卡。家乡历史原来如此悠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请下一小组。?
发言人: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日常生活”。在历史上,我们家乡可谓人才辈出。?
9、腾飞发展——高铁、曲阜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丰富的活动成果,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参与性。?
三、活动总结?
学生谈谈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以谈收获、体会的方式进行总结,并将评价的主动权完全放到学生手中,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更深入地了解了家乡,请用最美好的图画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爱。?
???
师:同学们画得很好。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主题。课后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节课新生成的这些主题,自主选择一个,并完成家乡资料卡。?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主题活动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此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