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方”,你怎么看?》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圆”与“方”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形状,方圆组合也是生活中最经典的组合。这个主题的提出源自学生:什么东西是方的?什么东西是圆的?这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以“圆”和“方”的话题开展活动,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综合运用图书和网络资料、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在体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认识方与圆,进而感悟方与圆蕴涵的人生道理。??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方与圆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探究方与圆在各方面的应用。? 2.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各种渠道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如何进行交流与表达。???? 3.在活动中感受到“方”和“圆”在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方圆结合的优越性和方圆互化的创新性,感悟方圆蕴涵的寓意和人生道理。? 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方圆的特点和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活动难点: 通过方圆结合的优越性和方圆互化的创新性,感受方圆变通之道。??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课前把全班分成“方之队”和“圆之队”,布置课前查阅资料的要求。? 准备摸奖盒,方形和圆形的奖品,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小组分工并收集资料。通过网络或阅读书刊等方式渠道,了解方与圆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对查阅的信息进行提炼并做好分类记录。? 资料汇总:完成“学生活动卡”填写。?l? 准备剪好的方和圆,直尺,笔,剪刀。? 活动过程:??? 活动一:方圆之争。? 1.热身激趣。? 教师准备一个抽奖箱,让学生尝试摸一摸箱子内的奖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抽取奖品,并且描述奖品的特点。(圆和方的不同的特点)? 2.引发讨论:你们更喜欢“圆”还是更喜欢“方”呢?“圆方”,你怎么看?(揭示活动主题)? 3.思辨交流:根据课前的分组收集,说说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是“圆”多还是?“方”多?? l?PK辩论赛:说说你知道的生活中的“圆”和“方”。?l?“方之队”和“圆之队”的学生分组举例进行辩论。? 二、活动二:方圆之行。? 1.探究活动:利用所给的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设计一座田径运动场,要求运动场的面积刚好要等同于这两块地加起来的面积,并且又能符合田径场地的要求。?l? 学生在图纸上尝试完成设计草稿。? l?讨论猜想:一般的田径场地都使用了圆与方的组合形式,人们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不直接设计成一个圆形或者一个方形呢?? 活动体验:跑方形和跑圆形,体验身体感知的不同。?l? 小组学生按顺序排好队分别体验跑方形和跑圆形的身体感知不同之处。? l?学生反馈,体会田径场设计的原理。? 走进圆与方:出示利用“圆与方的结合”设计的事物,?体会方圆结合设计的妙用。? 三、活动三:方圆之变。?? 1.创新活动:根据我们学习、生活的需要,利用圆与方的特点,以校园中的“圆”和“方”的例子来设计“圆”改“方”和“方”改“圆”的小发明,小创造。? ?要求:? l?要“变”得巧妙,“变”得理由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 l?能有条理的描述出你的设计思路和产品功能。? 学生设计方圆改造的产品。? 展示设计成果,说说设计思路。? 四、活动四:方圆之道。? 1.交流感悟:关于圆和方,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2.总结延趣:从古至今,方与圆始终游走在我们的生活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有“方”的道理,“圆”有“圆”的理由,“方”和“圆”的结合与变换,传承了人们千年的智慧与经验,同时也体现了方圆之道的变通与创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更是蕴含了很多关于方圆的哲理和寓意。看似简单的方与圆,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道理,圆与方在生活中的大智慧还有待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创造!?? 板书设计:? “圆方”,你怎么看?? 辩论:方圆之争? 体验:方圆之行? 创新:方圆之变? 感悟:方圆之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