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手机那些事儿》(主题分解课)教学设计 一、主题确立? ????手机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设计本主题,旨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深入了解手机这一事物的两面性,既能合理利用手机进行益智学习,又能减少手机带来的伤害。进而使学生今后养成全面、客观评价事物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的主体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问题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逐步建立起来,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也能够有所提高,他们可以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形成对“手机”这一事物的全面认识,客观分析和评价“手机那些事儿”,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 2、能力目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建小组,关怀团队成员,掌握合作交流技能,明确分工,完成任务。培养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与手机相关的一些常识及科技手段,如手机的演变、手机的应用、手机的安全、手机的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活动重难点: 形成对“手机”这一事物的全面认识,客观分析和评价“手机那些事儿”,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PPT、问题采集表、问题卡、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环节,我与学生分享我自己的一段经历,即某天下班之后我的生活片段。在这段生活情景里,手机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超市结账需要手机、骑共享单车需要手机、定外卖需要手机、与朋友视频需要手机、看电子书需要手机,可以说,没有手机,我的生活会很不方便,甚至会陷入尴尬的局面。这也是很多人的生活侧影,即手机与人密不可分。? 2、孕育问题? 由我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关于手机的思考:你用手机做过什么?手机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手机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 给学生一分钟的考虑时间,之后,由学生来与大家分享自己与手机的那些事儿。学生会说到自己用手机做过的事情,如搜索、拍照、看电子书等;还会说到家人使用手机的情况;同时也会提出手机对视力的影响以及不少人沉迷于手机的恶习。? 对于学生没有想到的方面,我用图片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全面地想到关于手机的方方面面。? 随后,我将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手机,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出示问题采集表,提示学生正确提问的方式。? 给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之后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填写在自己的问题采集表上。? 3、小组活动? 这一环节,各成员要依次在小组内读出自己的问题。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将大家的问题进行“删、改、并”:重复的问题:删除;表述不清的问题:修改;同类的问题:合并。“删、改、并”之后,通过共同商议,选出三个问题,写在问题卡上。组长负责把问题贴到黑板上。? 4、全班活动? 各组的问题都贴到黑板上,我将留出1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来看问题、读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删、改、并”,删:重复的问题、过难或过简单的问题、与课题不相干的问题,对于重复的问题,我将请学生来决定保留哪一个问题,请他说出这样做的原因,由此使学生养成规范提问及规范书写的习惯;改:表述不清的问题; 并:合并同一类的问题。此时我要坚持的原则是,尽可能多地保留学生的问题,不打击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对于无法归类的问题,则可引到下一个选题中去。这一环节,我邀请两位小助手,协助我完成问题的处理。? 5、重新分组? ????把归类后的子课题分配给各小组,子课题1对于第一小组,以此类推,如果某个子课题问题较多则分配给多个小组共同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