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 《一二三四歌》教材解读 一、课标内容 本课在《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体现的内容为: 2.1.2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3.1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二、地位与作用 人民音乐出版社和河南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主题内容共分五个单元,每一单元都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取音乐材料。每个单元分演唱、欣赏、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造、学习评价五个版块,《一二三四歌》即第一单元行进之歌当中的一首必唱曲目,是一首典型的队列进行曲。通过学唱《一二三四歌》,让学生对进行曲曲目感兴趣,乐于参与体验并通过音乐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社会功能的认识;能够在分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歌曲风格的需要,运用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以小快板的速度演唱歌曲。 三、知识要点 (一)了解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的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区或器乐曲。原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二)学唱《一二三四歌》 参照实践与创造一中的要求,以饱满而有弹性的声音,按进行曲速度学习演唱并背唱《一二三四歌》,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三)学习评价 歌曲学会之后,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背唱《一二三四歌》评选出五星级演唱组合。(参照教材11页评价标准如下:) 1.能用进行曲速度和饱满的情绪背唱。(三颗星) 2.能与他人用轮唱、齐唱的形式完整地背唱。(四颗星) 3.能按歌曲演唱形式要求,以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五颗星) 四、内容分析 《一二三四歌》此曲为队列行进曲,适于以齐唱及轮唱形式演唱。也适于学生在队列行进、军训等多项集体活动中演唱。此歌情绪乐观精神振奋,有高昂的军旅热情,学生学习歌唱,可以加深对人民军队钢铁长城的深刻理解。歌曲结构方整,便于结合歌曲讲解歌唱呼吸的基本知识易于训练。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有标题、曲谱、文字和图片。 (一)标题分析 《一二三四歌》是在1993年冬,词作家石顺义和作曲家藏云飞接受了独唱演员阎维文的提议:用“一二三四”的口令创作一首部队列队行进歌曲。用口令写歌确有难度,但词作者石顺义在反复琢磨后创作出了《一二三四歌》的初稿,并交给曲作者臧云飞。臧云飞在进一步拓宽分析“一二三四"四个数字及对其内涵深入挖掘后,又由石顺义最终完善了歌词并定稿。定稿后的歌词促发了减云飞的创作灵感,使他一挥而就顺利地完成了歌曲旋律写作。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阎维文首唱了《一二三四歌》,这首歌迅速地在全军广为传唱,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 (二)曲谱分析 《一二三四歌》曲谱包含的内容有旋律、歌词、调式、节拍、速度、表情术语、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还有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歌词分析 该曲歌词简洁明了,层次分明,逐层递进,既写出了战士以苦为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也写出了三山五岳任我走的战士情怀,最后的立意是战士的歌,所以歌曲一出来就深受全体官兵的喜爱。整首歌曲曲调高亢有力、催人奋进,给人以奋不顾身奋勇杀敌的豪迈感,一领众和,有呼有应。 2.旋律分析 该曲采用进行曲的演唱速度,结构是三段体曲式,歌曲的开头是一个号角性的前奏。 第一乐段作曲家采用了铿锵有力的附点接二八的节奏,表现了部队战士坚定、果敢、自信的坚强性格,简洁、明朗的旋律极富召唤性。第二乐段采用了重复的节奏行进,唱起来令人想到在过去战争中,战士们在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场景;旋律近乎于说和唱兼而有之,给人以欢快、灵动、乐观、豪迈的军人群像感。第三乐段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伴唱演出时还有表演。其旋律线条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的一小节为一短句,其中穿插着喊口令一二三四的声音。《一二三四歌》整首歌曲给人以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染,使听者马上能够联想到火热的军营生活,感受战士们上战场前的的豪迈激情。 3.演唱形式分析 在《一二三四歌》歌名的正下方写着这首歌的演唱形式:领唱、轮唱、齐唱、合唱。这些常见的演唱形式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已经出现过,但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同时出现多种演唱形式是很少见的,作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欣赏音乐时有助于学生听辨不同的演唱形式。 (三)文字和图片分析 在教材中曲谱的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都配有文字内容,介绍了歌唱呼吸的基本要求以及演唱形式,后面几首音乐作品中还穿插有图片和文字内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分类,课本第七页通过图片向我们介绍了西洋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可利用文字和图片来导入此课,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唱歌曲的热情。 五、编写特点 (一)图文结合主题鲜明 本单元的大标题就告诉我们是行进之歌,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五首进行曲体裁的音乐作品,一首声乐作品《一二三四歌》和四首器乐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从标题中我们就能够判断是进行曲,尤其是器乐作品。但是它们虽同为进行曲,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不相同,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在聆听、欣赏、学唱音乐作品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加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从而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进行曲以及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易于接受并因此而增长学习的兴趣。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进行曲体裁,类型、速度、社会功能的综合学习分析,以提高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综合音乐学习能力,本单元集中选取了以下几首歌(乐)曲:《一二三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片段)。几首音乐作品之间无论从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方面,还是从音乐的表演形式乐器的音色变化,以及音乐的情绪进行曲的功能等方面,均有强烈的对比性典型性,便于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学习、并通过分析,重点掌握进行曲体裁的共性及因速度、节奏、旋律调式变化而存在的个性差异从而较为深人地获取音乐直接经验与相关知识。 六、问题建议 (一)知识与技能应该融入到相应的音乐作品当中 课本中知识与技能模块并没有按照教材目录页码的顺序进行排版,有些内容也没有直接印刷到相应的音乐作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上课中要结合相关内容灵活把握运用,比如在学唱《一二三四歌》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与技能模块的发声练习(课本第五页)和课本第三页歌唱呼吸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可以结合第七页的图片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的主要乐器及分类。 (二)实践与创造也应适当穿插于音乐作品中 实践与创造是每个单元的第四个模块和学习评价一起都被安排在了单元的最后两页,这个位置容易被忽略。可以适当的穿插于音乐作品之后或音乐作品之中空白处,通过实践与创造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音乐作品之中,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促进课堂目标的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