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种子宝宝有办法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种子宝宝有办法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种子宝宝有办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学生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学生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学生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学生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学生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学生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学生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1、苍耳的形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学生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学生"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学生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经验帮助学生提取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