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上综合实践 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四上综合实践 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资本信息
课题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单元 7 有趣的游戏
活动背景分析
活动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有趣的游戏第2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查了长辈童年的游戏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充分交流达到本课教学目标。从中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从中了解了长辈童年玩的游戏,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反思和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开拓视野和思路,感受自己与长辈童年之间的差异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情况分析
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了四年级游戏相对于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是学生的活动形式,但是小学生的体育游戏、学习游戏、合作游戏等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孩子们的游戏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游戏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户外的活动越来越少,自己制作的游戏中需要的玩具越来越少,大家一块儿玩儿的越来越少,可以玩儿的场地越来越少……这一系列的变化与许多严重问题的出现都有很大关系:患近视眼的孩子越来越多,体质越来越差,要么是大脑发达,四肢萎缩的“豆芽菜”,要么是“肥胖儿童”。家长老师们都反映现在的孩子怎么不懂得相互谦让、不会相互合作,同时还为他们沉迷于电脑游戏、追星担忧……再看看孩子们,他们也抱怨:没什么可玩的,没什么地方可玩的,没有人和自己玩……本课通过向自己的家人亲属做调查,从中了解长辈童年玩的游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开拓视野和思路,为学生自己创造一些新游戏提供一些新形式新思路。
活动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跳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由此引发学生对自己与长辈游戏之间差异这一问题的思考,意识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身边小细节的习惯,感受自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亲身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所调查的资料。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调查、访问、统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长辈玩过的游戏形式和特点,感受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难点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感受与长辈童年游戏的差异,从而体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传统游戏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长辈童年的游戏的相关信息。
教学活动目标设计(内容框架)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采访、查资料等途径来了解有关游戏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采访、交流、调查等社会交际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来了解长辈童年的游戏,以及操作信息技术观看实际表演,文字,照片,等来体验长辈童年的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现生动有趣的汇报形式,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对比两代人游戏的差异,来感受生活水平的提高。
活动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
第四环节
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拿手游戏捡石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分组汇报交流
1、准备阶段
各小组用口号响亮地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2、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种游戏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认真地介绍。
三、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长辈童年游戏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对比长辈童年的游戏,同学们现在最常玩的游戏是什么?
展示照片,引导学生说出网络游戏的危害。
建议同学们为自己小组介绍的游戏写个广告,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有益的、好玩的游戏。
四、总结交流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
2、伴随《童年》的音乐结束本次活动。
五、拓展延伸
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体验今天学到的有益的游戏。

好奇惊讶地观看老师的表演
各小组喊口号
各小组选一种游戏运用各种方法给大家介绍(如表演示范、图片、视频等)
说出:强身健体、心情愉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说出网络游戏的危害。
小组合作写广告语,将有益的游戏推广宣传出去。
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温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增加学生的小组集体感以及上课气氛。
培养学生通过将采访到得信息再加工并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表演示范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
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所得的收获以及反思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与其他教学设计相对比的特点
1、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设情境教学。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查资料、调查统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融入情感教育。
该课综合体育、音乐、语文等各学科知识,通过采访,调查统计等活动锻炼学生社会交际能力,通过学生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并生动、准确、有条理地转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问题意识。
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生学会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安全教育,集体教育。
3、在实践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在实践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并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介绍闽南地区长辈童年常玩的游戏,进行特色综合实践教学。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评价体系,激发探究热情
评价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实际,把评价重点放在创新上,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激励来评价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如对学生提出的生成性的问题的处理上,游戏中对学生心育的培养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磨练和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