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有效的学习 ——了解学习之学业心智模型初认识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 理论依据 学习元认知理论认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既包括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又包含其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在实行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对自我学习心智模型的了解应该是高中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有明确的认识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元认知起始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 这是“高效率学习”单元的第一课。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智模型是人对外部现实的真实、假设或想象的心理表象,也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一旦形成,将影响人的认知和决策,如在某些情境中取代缜密的分析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而学业心智模型则建构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表征,展现出了学生学习所必需的三个系统,回答了“怎样才能学习好”这个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支持系统:注意力 记忆力 创造力 逻辑思维 学业心智模型 动力系统:学习动机 意志力 调控系统: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 学习风格 学生情况 1、高一学生智力水平相对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增强,思维活跃,喜欢变化,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相当部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表现懒散。 2、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理冲突明显,在学习、生活上表现有很强的上进心,但行动力不够、自信心不足。 3、学生的社会情感日益丰富,理智感、审美感发展日趋成熟,友谊感、道德感有了新发展。但的情绪反应强烈、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总之,高一学生学习支持系统逐渐成熟稳定,而动力系统和调控系统正是搭建的最好时机。 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学业心智模型,明白学习的心理构成因素,为以后的“学会学习”单元教学打下基础 2、体验学业心智模型在解决学习问题时的应用 3、感受到这种元认知学习对学业提升的巨大作用 重点:了解学业心智模型以及体验学业心智模型在解决学习问题时的应用 难点:对学习元认知的正确认识 教学活动策略 课时计划:1课时 方法:游戏法 体验法 情境创设法 榜样学习法 教学资源:PPT课件 计算器 星星折纸 试卷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 1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生成预想) 设计意图 一、 游戏导入 5分钟 1、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三张纸。 假如用1作为标准,也就是说,你的学习达到了1,就是合乎要求的。差那么一点是0.99,比要求还好一点是1.01。现在大家都想想自己属于哪个行列的?开始站队。 2、电脑计算 3、采访感受 学生分三组站队,排在举纸的三个同学后面。 不是简单累积,而是环环相扣,用乘方计算: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5,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 指选学霸 谈谈感受或以后怎么做 为什么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以前的学习大多懵懵懂懂,跟着老师的要求来,没有自己对学习的审视、反思,更没有对学习的监控和调整。 这就是元认知学习。 6、第一步就是了解学习需要哪些心理系统 用游戏来体验对学习过程的审视、反思和调整,了解元认知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 同类体验 12分钟 找折得最快的组说说自己的方法 “幸运星”作为礼物留给表现最好的一组 PPT展示“学业心智模型” 分组折星星 选出一个组长,寻求一种方法,快速叠出20个星星 最快的一组说说快的原因 有人不会折……知识和能力 手指慢……知识和能力 折的少,不熟练……知识和能力 (老分心)……注意力 (有奖励,有惩罚)……学习动机 (折时有技巧)……创造力 (小组合作流水线)……学习策略 (有自信)……自我效能 (不善于合作)……学习风格 (折1万个)……意志力 总结: 学业 支持系统:注意力 记忆力 创造力 逻辑思维 心智 动力系统:学习动机 意志力 模型 调控系统: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 学习风格 用小组折纸游戏让学生直观地初步了解学业心智模型,明白学习的心理构成因素,为以后的“学会学习”单元教学打下基础 三、 实际运用 给出语文古诗试题,让学生先回答 给答案,统计正确率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目:请你鉴赏“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4分) 标答:本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照在秦汉时的关隘上”,用月和关象征秦汉时的对外战争,对应唐朝时的对外征战。开篇就拉开了久远的时间距离,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并与下句的空间“万里”照应。 体验学业心智模型在解决学习问题时的应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生成预想) 设计意图 三、 实际运用 20分钟 3、怎么能找到学生失分的原因呢? 4、按照学业心智模型比照学生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5、找学生说说哪个环节以及哪个心理因子导致不能拿满分 用这种格式来做题: 环 节 内 容 ①赏析句子的步骤 手法;释义;作用之内容;作用之结构 ②有哪些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方法; 修辞方法;其它 ③“互文”的知识 两句合成一句理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知人论世”的方法 唐朝 王昌龄 ⑤理解诗歌的情感与结构 景+议论;豪迈中的激愤 ⑥组织语言 ⑦对照标答 ⑧反思 答题步骤…………逻辑思维 知识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 语言表达…………动机 反思………………元认知策略 一直这样做……动机 意志力 自我效能 全部这样做……学习策略 小组或自主…………学习风格 体验学业心智模型在解决学习问题时的应用 四、 总结感受 5分钟 展示PPT“学霸”语文笔记照片和历史的、政治的、物理的照片 2、总结 汽车作比喻 有人就是这样做的: 图片 原理 效果 写下自己的感受 感受到这种元认知学习对学业提升的巨大作用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生成片段实录: 片段一:游戏导入环节 老师:现在大家都想想自己属于哪个行列的?开始站队。 学生:老师,我哪一个行列都不属于,我是0.5的。 老师:好啊,你就自成0.5队。 现在我们一起计算一下 0.99的365次方约为0.025 1.01的365次方约为37.78 0.98的365次方约为0.0006 1.02的365次方约为1337.4 0.5的365次方你们估计会有多少? 学生:哈哈 学生1:怪不得人家是学霸,我是学渣。 学生2:我要做到1.02,迎头赶上。 片段二:实际运用环节 老师:现在我发下做这道题的格式表,可以清楚地看到你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为什么语文成绩不能进一步提高。 学生:老师,这样让我做题,太可怕了,这需要多少时间精力? 老师:这正是你一个学习心理因子的消极作用——学习动机很低。看来你的成绩提高要从提高学习动机入手。 学生:我学习数学挺带劲的。 老师:“木桶理论”决定你的总成绩肯定是有问题的。 学生:让我好好想想。 效果评价: 学生在上课前就对课题很感兴趣,并且直言:学霸就是看书看到夜里3点的人。 但开场游戏之后,学生就很受震撼,觉得自己平时学习“差不多就行了”的习惯竟然如此有害。对学习本身的认知也更进了一步。 玩折幸运星的游戏,学生也总结了很多失败的因素,但很少有涉及到心智的因素,老师分析过后,很多学生点头称是,才知道有那么多的因素决定事情的成功或失败。 对诗歌试题的分析。很多同学会迷失在语文知识本身,经提醒,才能举一反三,把重心放在对心智模型的运用上。 而最后的“学霸”笔记展示是给学生最大震撼的,同龄人的榜样力量让学生摩拳擦掌也要大干一番。 教师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学会学习”单元上提纲挈领的第一课。可学生以前的学习大多懵懵懂懂,跟着老师的要求来,没有自己对学习的审视、反思,更没有对学习的监控和调整。所以让他们跳出学习本身,对学习进行认知的元认知学习还是有难度的。 我是采用游戏法、实例分析法以及榜样学习法来让学生理解学业心智模型的内容和运用的,实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听过以后几乎都有对自己学习的审视和反思。 但是学生大多对自己的学业心智评价很低,认为自己哪一点都不好。而且,在对学习的调整上,学生还是有心却很难行动起来,更别谈坚持下去。这是以后的心理健康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