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杯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杯垫》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塑料材料的制作,旨在让学生掌握塑料制品的折、捆、扎、剪等基本技能,熟悉塑料制品的特点,为后面的涤纶彩球、塑料毽子等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杯垫是学生经常见到、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符合劳动与技术《纲要》提出的“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的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对于新鲜的事物,他们乐于去观察、研究、实践操作。他们是首次接触塑料材料的制作,但本课的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较容易的,因此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杯垫创作,让学生学会创新,制作形式不同的塑料杯垫,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 四、教学目标: 1.认识杯垫的基本材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基本特点,掌握塑料制品折、捆、扎、剪等基本技能。 2.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劳动与技术态度。 3.学会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享受小组合作的劳动成果。 4.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点: 完成杯垫的基本制作。 六、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的困扎技巧,结实牢固,并设计出不同外形的杯垫。 七、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激励评价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创口贴等。 学生准备:塑料吸管、剪刀、棉线、自备的杯垫 九、设计理念: 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其基本技能和态度的习得都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基础的,是一门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我预设了“激趣导入---自主探究---突破难点---实践操作---作品评价---走进生活”这样几个环节。 十、教学流程: (一)大开眼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PPT欣赏各种各样的杯垫。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杯垫,讨论交流这些杯垫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欣赏老师制作的杯垫,说说它是什么材质的。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劳动与技术教学要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欣赏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材质多样、形态各异的杯垫,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手脑并用------自主探究,合理分工 1.学生3-4人一个小组,研究课本杯垫的制作流程,探讨杯垫的制作顺序。 2.小组内完成制作计划,进行合理的分工。 我们的计划 准备工作 制作顺序 分工安排 3.小组汇报自己的在刚才的研究中发现疑惑。 【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发现疑问、并带着疑问去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才能让他们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火眼金睛-------寻找技巧,突破难点 1.观看制作的视频,发现金点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教师讲解示范难点:如何捆扎才能保证结实牢固? 【设计意图】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手、眼、耳、脑”并用的学科。著名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努力解决自己的疑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心灵手巧-------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学生按照分工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 3.PPT出示制作安全要领,并循环播放制作视频。 【设计意图】关注每个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劳动与技术课堂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正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借助PPT循环播放,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师“分身有术”。 (五)七嘴八舌-------小组评价,展示优作 1.小组内评选优秀作品,完成小组评价表。 我们的评价 准备工作完整有序 操作过程安全规范 爱护公物整洁干净 作品成果造型美观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注:优秀 良好 还需努力 2.展示优秀作品,全班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是多元性的,让学生全员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不仅要关注劳动与技术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过程中的变化和发;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又要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脑洞大开-------走进生活,感受魅力 1.学生欣赏塑料吸管制作的其他作品。 2.认识其它塑料及塑料制品。 【设计意图】技术的学习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生活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板书设计: 杯 垫 两 两 对 折 捆 扎 牢 固 修 剪 整 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