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节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1.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2.发展阶段: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见右示意图)
1.诸侯争霸的原因
(1)经济因素: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促进了生产发展。
(2)政治因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
(3)争夺目的: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2.“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3.齐桓公称霸
(1)最先称霸成功的原因:①对内: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对外: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尊王攘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临近大海,物产丰富;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诸侯国的包围封锁。
(2)称霸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4.战国七雄
(1)时间: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为“战国七雄”。(方位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1.历史背景
(1)经济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2)社会结构:春秋晚期,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一些人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个体农民,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变法目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以求富国强兵。
2.主要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统治期间,商鞅开始变法
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经济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瓦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总)
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成功原因
改革符合时代潮流;诚信,得民心;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精神
借鉴意义
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实行分封制。封周王自己的子弟和少数的功臣为诸侯,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1.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各地发展不平衡加剧。
1.不同点
(1)目的: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2)规模:战争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性更大。
2.相同点: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大国兼并小国,出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
春秋战国分两期。出现牛耕铁农具,春秋五霸齐先起。战国七雄来逐鹿,诸侯之间相兼并。富国强兵掀改制,商鞅变法最彻底。
一、判断改错
1.商鞅变法使秦朝实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县制直到今天仍在沿用,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3.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是在战国时期。
二、选择题
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2.(2019·江苏泰州中考)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4.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齐国、秦国、晋国
B.韩国、赵国、魏国
C.宋国、晋国、齐国
D.齐国、秦国、楚国
5.某同学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过程中,搜集的信息见右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
B.动荡与统一
C.苦难与倒退
D.争霸与变革
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7.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8.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其中不可能的是(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资本雄厚的大商人
三、非选择题
1.(8分)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1)材料中的历史事实发生于哪个历史时期?从中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管仲相桓公”对齐国产生了什么结果?(5分)
2.(13分)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战国七雄形势图》(见右图)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某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商鞅)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请写出材料一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国名。(3分)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联系材料二,分别说明当时让农民“喜”、旧贵族“悲”的原因。(4分)
(3)有观点认为:商鞅变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第2节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一、判断改错
1.错。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错。县制直到今天仍在沿用,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3.错。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时期。
二、选择题
1.B 2.C 3.D 4.D 5.D 6.B 7.D 8.D
三、非选择题
1.(1)春秋时期。(1分)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诸侯争霸,争做霸主。(2分)
(2)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组织联军,阻挡楚国,树立威信。(4分)
齐桓公首先称霸。(1分)
2.(1)燕 齐 秦
(2)农民“喜”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农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农民能够得到好处。(2分)
旧贵族“悲”来自于不满“按照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样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和利益。(2分)
(3)①社会发展:春秋晚期,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一些人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个体农民,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②争霸形势:战国初期兼并战争不断,战国七雄企图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为富国强兵,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