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辛亥革命第1节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概述: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变革自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2.具体国际政治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它们通过直接投资、贷款给清政府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了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国内社会基础民族工业的成长,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张謇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成长起来新政立宪清政府实行“新政”和立宪,但它们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越来越强烈,一场更大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书籍。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如邹容写成的《革命军》)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导思想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起义,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革命形势发展1906年,同盟会员发动萍浏醴起义,结果失败,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秋瑾遭歹徒告密,在绍兴被捕遇难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发起黄花岗起义,寡不敌众,起义失败1.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变题:武昌起义的爆发并非是偶然事件的原因。)(1)从国际看: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2)从国内看:①“新政”和立宪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本身,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越来越强烈。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③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或政党。④思想上:创办《民报》,发表“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各地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些都为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胜利的枪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它的爆发是必然的。2.关于“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内容具体含义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反封建的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使国民摆脱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3.针对20世纪初的中国时局,清政府、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党人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清政府:实行“新政”和立宪。(2)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3)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判断并改错1.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兴中会。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族主义反映了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愿望。3.民权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4.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他的率领下,于1911年发动了黄花岗起义。二、选择题1.(2019·宁波中考)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右边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得出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A.革命形势风起云涌B.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C.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建立D.清政府没有实行“新政”3.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朝。”孙中山所指的行动是……………………( )A.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4.在“中国复兴之路”陈列展览中,展示了一份右图所示的刊物。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这是某政党机关刊物的书影,该刊物促进了………………………( )A.戊戌变法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发展C.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5.(2019·内蒙古包头中考)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皖浙起义三、非选择题1.(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注:1907年,中国84%的水上运输业在列强的控制下,中国34%的棉纺业和100%的钢铁生产由列强控制;1911年,列强控制了中国93%的铁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局势。(2分)材料二:(2)面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结合材料二,谈谈当时的革命党人做了怎样的努力。(6分)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3分)2.(12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用特集志士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订章程……——1894年兴中会章程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中国同盟会宣言材料三: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战败和黄海海战失败后,孙中山等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朝的主张,第一次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维新思想家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1)兴中会和同盟会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组织?联系材料,谈谈兴中会和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创立的共同历史背景。(4分)(2)材料三中的“黄海海战失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哪场战争?(2分)(3)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参考答案第二课 辛亥革命第1节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判断并改错1.错。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错。“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民族主义反映了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的愿望。3.错。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4.错。革命党人在黄兴的率领下,于1911年发动了黄花岗起义。二、选择题1.C 2.B 3.B 4.B 5.C 6.C三、非选择题1.(1)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1分)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1分)(或: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2)创办革命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或:建立兴中会等),宣传革命主张,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每个角度2分)(3)“三民主义”。(1分)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2.(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分)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分)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2分)(2)甲午中日战争。(3)(观点2分+论述4分) 示例一: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或:主题)。 论述:甲午战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救亡图存,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之后,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懈奋斗的基本目标。示例二:观点:甲午惨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论述: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中反省,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努力。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谋求制度变革;革命派则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维新和革命成为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两股主要力量,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2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1.背景(1)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2)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经济领域。面对列强的侵略,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2.概况清政府出卖路权的行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1911年各地纷纷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武昌起义背景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促进下,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概况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他们冲出营房,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3日内,武汉三镇光复,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形成南北两个政府对立的局面)影响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1.准备:1911年12月底,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此期间,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的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4.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南北议和:面对南方汹涌的革命形势,清政府起用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南北双方展开议和。(2)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亡。(3)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袁世凯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历史意义(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局限性:见“知识提升1”。1.北洋政府的统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2.袁世凯的统治(1)对内:为了扩张武力,袁世凯未经国会批准,擅自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向列强借款;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2)对外:接受亡国条约“二十一条”。①背景:1914年,欧洲列强正全力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提出侵占山东等地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②影响:“二十一条”表现出日本强烈的侵略野心,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3.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护国运动形势图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形势图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惨状(1)袁世凯称帝:1915年末,袁世凯恢复帝制,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2)护国运动:复辟帝制的消息传来,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同年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短命的洪宪帝制宣告结束。4.军阀割据混战(1)北洋军阀分裂: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裂为直系、皖系。此外,奉系军阀盘踞东北。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2)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的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1)成功: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最大贡献)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③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对“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的理解)(2)失败(局限性):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③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革命尚未成功”的表现)2.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的方法:1911+民国年数=公元纪年。如:民国32年即为1911+32=公元1943年。(2)公元纪年换算成民国纪年的方法:如:公元1949年为1949-1911=民国38年。3.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不是推翻了封建制度。4.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2月,清帝退位;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有何特点?(1)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2)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6.为什么孙中山人在美国,仍被各省代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以民族、民权和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它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还组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7.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1)“民族”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2)“民权”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3)“民生”方面:1950—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实现平均地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8.中华民国与北洋政府的联系、区别。(1)中华民国是从1912年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2)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一、判断并改错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标志着清朝覆亡。2.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是保路运动兴起。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5.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浙江由奉系军阀所控制。二、选择题2019年12月,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必将赢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据此回答1-2题。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座英雄城市见证的事件(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右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省B.b省C.c省D.d省3.右图是某史书第十二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走向共和B.军阀割据C.君主立宪D.国家统一4.(2019·甘肃定西中考)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6.(2019·江苏无锡中考)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C.民主科学D.三民主义7.右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8.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9.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作者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篡夺革命果实B.镇压二次革命C.出卖了维新派D.公然复辟帝制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中国进入…………………………………………( )A.北洋政府统治时期B.中华民国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中华帝国时期11.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俄国D.奥匈帝国12.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右图记录了北洋政府的历史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 ②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袁世凯 ③封建制度宣告结束 ④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④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三、非选择题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摘自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1)以陈天华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什么在当时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请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加以说明。(4分)(2)请列举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两例。(2分)材料二:(3)文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主张。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个文件所反映出的革命党人的相关进步主张。(4分)2.(8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只“剪断了一些枝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6分)史料二: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2)综合以上内容,指出我们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的事项。(2分)3.(12分)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辛亥革命”章节时找到以下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片中的辛亥革命(1)由图1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局面?当时浙江处于哪个军阀的势力范围?(3分)(2)“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根据图2、图3的信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材料二:调查报告中的辛亥革命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以下是历史学习小组成员的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甲、乙两同学的说法?丙同学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5分)参考答案第2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一、判断并改错1.错。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覆亡。2.错。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错。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标志是武昌起义。4.错。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5.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浙江由皖系军阀所控制。二、选择题1.B 2.A 3.A 4.B 5.B 6.D 7.B 8.A 9.D10.A 11.A 12.A 13.C三、非选择题1.(1)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分)政治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腐朽不堪。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进一步控制中国。(2分)(2)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1分)武昌起义。(1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3)从中可以看出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崇尚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移风易俗,追求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思想。2.(1)因为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分)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2)要搜集和运用不同的史料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3.(1)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军阀割据混战。(1分) 当时浙江处于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2分)(2)“胜利”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2分)“失败”是指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分)(3)甲同学的说法表明辛亥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乙同学的说法说明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旧文化旧道德的毒害没有彻底涤荡,传统仍有很大影响。(2分) “没那么简单”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之中。(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docx 第2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