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1.背景:伴随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的政治变革和思想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与传统社会生活迥然有别的画面。2.表现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自行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新式通信方式的出现近代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风尚习俗、文化娱乐等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3.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不平衡的特征。(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1.文化生活的变化(1)背景:鸦片战争后,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出现在各大通商口岸。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报刊有《申报》《大公报》《新闻报》,其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这些新式报刊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2)表现:阅读报刊,及时了解重大事件、国内时局。2.思想观念的变化(1)背景:清末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受到人们推崇。(2)表现:①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改用“先生”等称呼。开始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②妇女地位提高。一些勇敢的青年开始冲破家庭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等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刻反映了近代社会发生的巨变,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生活变迁的畸形和不平衡性,深深烙上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记。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彻底荡涤旧文化的毒害,还需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请举例加以说明。①许多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轮船是人们最先看到的,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②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渐提高。新式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③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大量出现,喜爱阅读报刊的人越来越多。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变化。辛亥革命以后,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受到人们的推崇。人们对地位高的人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改用“先生”等表示平等的称呼。一些勇敢的青年开始冲破家庭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是小文自编的一篇历史小说中描写一个近代富商在1894年的生活场景。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乘火车出行B.用电报传达生意C.无聊时看电影解闷D.看《申报》了解甲午海战2.中国老百姓可以用电报与朋友联系,此事应该发生在………………………( )A.19世纪6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以后C.19世纪80年代以后D.19世纪90年代以后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国内人民了解此事最可能使用的快捷方式是( )A.口耳相传B.报纸C.无线电广播D.政府榜文4.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等沿海城市,西装、婚纱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也受人青睐,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从总体上看呈现出的特征是………………………( )A.崇洋媚外B.新旧并呈、多元发展C.喜新厌旧D.飞速更新5.(2019·湖北荆州中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A.婚姻自主意识B.崇洋逐新趋向C.民族风情特征D.自由平等风尚6.右图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记录了中国近代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代意义的报纸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B.辛亥革命以后C.戊戌变法以后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非选择题1.(9分)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使中国被迫开放。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震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中国人被迫“睁眼看世界”,希望从国外找到医治中国的良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1)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和“自强运动”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强运动”的作用。(4分)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材料二中的“温和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是指哪一政权的建立?(3分)材料三: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吃西餐、喝洋酒、文明结婚等在沿海城市成为风尚,然而传统的风俗在广大农村坚如磐石。(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哪些特征。(2分)2.(10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图3(1)图1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2分)(2)图2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4分)(3)图3反映清末民初时,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它与图2有何联系?(4分)参考答案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C 2.B 3.B 4.B 5.D 6.A二、非选择题1.(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分) 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任写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中华民国)。(1分)(3)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不平衡。(任写两点即可)2.(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1分) 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1分)(2)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变化: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2分)联系:正是由于图2的政治变革使民主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才会出现体现民主平等思想的生活变化。(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