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知识归纳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
(1)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________。
(2)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_______。政府的宗旨是____________,政府的工作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__________,全面推进__________,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________和________。(政府的角度)
(2)公民也要__________,献计献策,__________,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的角度)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________,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的角度)
3.如何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___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__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__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__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知识演练

核心知识点一 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是(   )
A.对人民负责 B.管理和服务
C.依法行政 D.受人民监督
2.下列关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要为政府负责,接受政府监督 ④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对右图漫画中人物行为的转变,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B.政府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C.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D.政府要依法行政,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核心知识点二 厉行法治
4.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公民的相关意识和素养。下列属于法治社会中公民须具备的意识和素养的是(   )
①法治精神 ②权利义务观念 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④规则意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它要求(   )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有(   )
①厉行法治,仅仅是针对公民而言,与政府无关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③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④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过关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下列能体现政府管理人们社会生活的是(   )
①派出所为林先生的儿子登记户口 ②新办企业领取营业执照 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天播报天气预报 ④行人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3.“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治比法治更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如右图漫画所示,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

①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④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为预防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暴力的发生,长春市人民检察院持续推进法治校园工作,维护校园安全,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犯罪。推进法治校园工作(   )
①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 ②表明该市积极推进科学立法 ③符合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④提升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建设法治中国做的有(   )
①主动监督,献计献策,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②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 ③增强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④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核心素养要点:问题解决](10分)
结合漫画和材料,回答问题。
(1)漫画内容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体现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哪一基本准则?(2分)
(2)要贯彻这一基本准则,政府和公民应怎样做?(4分)
(3)“对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坚决严厉问责”表达了国家厉行法治的决心,请你就如何厉行法治提几条合理建议。(4分)



8.[核心素养要点:理性思维](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至今日,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发生后,许多人也在悲痛之中追问:面对流动社会,公共安全该如何保障?在道德教化之外,怎么做才能惩前毖后?对此,辽宁省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用法槌作出回应:法治。在三起与之类似的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被告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结果,让密切关注公共安全的人们感到宽慰。
(1)从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谈谈人们呼吁法治的原因。(2分)
面对侮辱烈士名誉事件,鼓励“骂回去”的少了,呼吁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权立法者多了;看到因延误而大闹机场,一道起哄者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者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近年来,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是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的体现。
(2)在法治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车窗外,大家彼此关切且彼此成就。如何让人人都参与到法治进程中来?(3分)
正如网友在留言中写的,“文明靠法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应该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涵养法治意识,呵护的正是社会文明。醉驾入刑后,喝酒开车者大为减少。人们从一开始的“忌惮严查”到后来“自觉遵守”,再后来,同桌吃饭的人都来劝着“开车别喝酒”。一个法条改变的不仅是路上的文明,更有饭桌上的风气,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更是思维。
(3)德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请你说一说这两者的关系。(3分)
答案
1.(1)需要政府管理 公共服务 (2)人民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1)依法行政 政务公开 科学化 民主化 (2)积极参与 主动监督
(3)滥用 合法权益 3.(1)规范 教化 (2)促进 支撑
核心知识点一 法治政府
1-6 BAACBD 1-6 DCDCBB
7.(1)依法行政。(2分)
(2)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4分,每点2分)
(3)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③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④国家和社会治理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4分,每点1分)
8.(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分)
(2)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