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
知识归纳
民主的足音
新型的民主
参与民主生活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演练
核心考点一 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1)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协商民主 (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针对训练
1.下列对民主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价值只靠民主制度的建立就一定能够实现
B.我国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C.社会主义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D.我国对民主价值的追求源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是(   )
①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一定比例 ②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工作举行党外人士代表座谈会
③人民政协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的工作 ④教育部就高考改革新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说明(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是有制度作保障的 ④社会主义民主主体具有全民性,人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初中生小敏看了“两会”新闻后,自豪地说:“我的二叔作为进城务工人员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真光荣!他参与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大会提交了有关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议案……”小敏的这段话说明(   )
①在我国,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核心考点二 参与民主生活
必要性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内涵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求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形式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做法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针对训练
5.国家规定,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有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举行社会听证会,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方可作出最后决定。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   )
①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②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③从根本上防止腐败滋生 ④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近年来,“微博反腐”“微博问政”越来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普通百姓通过微博问政反腐(   )
①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和建议权 ②体现了百姓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④有利于促进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意识到选举权利的重要性,都想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德才兼备的、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或当家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公民就必须(   )
①不断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②依法打击贿选等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参与选举等政治活动 ④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有关“民主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到监督后就难以正常行使权力 ③民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树立政府权威 ④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核心考点三 夯实法治基础
良法善治的要求 (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针对训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权威,不是靠掌权者的威严甚至特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体现了(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高铁霸座”“公交坠江”等一些既违背道德又违背法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考。有专家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构建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这是因为(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辽宁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刑拘7 724名犯罪嫌疑人,查处涉案资产94.3亿元。此间,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178人受到了党纪政务处分,另有3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对该省纪检监察机关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B.政府要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实现社会绝对的公平正义
C.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12.“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国家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这些要求(   )
A.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B.有利于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C.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D.为公民依法行政、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核心考点四 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 治政府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全面依 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法治与 德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针对训练
13.“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善治”目标的是(   )
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③强化道德约束,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④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两大支柱之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行政(   )
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②其核心是依宪治国 ③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④要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唯有植根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句话说明(   )
A.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
B.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D.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16.右图漫画中的做法,对于政府机关的好处是(   )
①要求政府依法履行职能,防范行政权力滥用 ②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权威化 ③人民群众应积极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④让政府机关获得人民群众的参与、理解、信任和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过关
1.李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发现学校周围的“小饭桌”多数能按要求经营,但也有个别经营者无证经营,存在食材不新鲜、消毒卫生差等食品安全隐患。针对这一调查结果,你向同学们发出的倡议是(   )
①从珍爱生命的角度,积极参与对“小饭桌”的监督 ②取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小饭桌”,不允许经营 ③定期到“小饭桌”监督检查,加强对他们的监管 ④发现“小饭桌”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右图漫画《选村主任》中的行为(   )
A.妨碍村民正确行使监督权
B.剥夺了其他候选人的被选举权
C.体现公民享有选举的权利和自由
D.损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败坏社会风气
3.下列做法属于中学生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
A.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
B.小岸将小偷在商场偷东西的情况告诉保安
C.小永把班里同学的违纪情况汇报给班主任
D.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情况
4.合肥某学校门口,因停车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总是被电子警察抓拍到违法停车。家长在接受处罚的同时,给交警部门提出了建议。经实地考察,交警部门及时对该路段停车问题进行了整改。这体现了(   )
①家长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 ③交警部门尊重公民的监督权 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此举有利于(   )
A.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实现民意畅通
B.杜绝违法乱纪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C.公民行使监察权,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D.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6.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下面四幅图共同反映了政府的宗旨是(   )
A.为人民服务 B.对人民负责
C.管理与服务 D.依法行政
7.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等八部法律。这有利于(   )
①全体公民严格执法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   )
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 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这是(   )
①党在履行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职能 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表现 ③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 ④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换句话说,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1)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我国公民是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的?
(3)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往往出现“越界”行为。比如:教育部出台“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政策,部分家长以此为借口干涉学校的正确管理,制造了“校闹”等丑闻。面对上述问题,公民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推进这一基本准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3)怎样才能实现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
答案
◆针对训练
1-5 DDCCC 6-10 DCCCD 11-16 AABABB
1-5 CDDAA 6-9 ADBB
10.(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1.(1)依法行政。
(2)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②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