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单元 第2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知识归纳 1.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 2.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党和政府坚持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思想,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__________方向稳步前进。 4.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坚实保障是什么? (1)发展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发展的坚实保障是________________。 知识演练 核心知识点一 改革进行时 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 A.落后的社会生产 B.城乡发展不协调 C.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D.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2.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列做法不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是( ) A.通过增加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B.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C.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依靠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A.改革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独立自主 核心知识点二 共享发展成果 4.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以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望。这是因为(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如何,需要看( ) ①经济是否发展 ②是否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 ③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④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需要( ) ①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④将工作中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环境防治上,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知识过关 1.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采用多种措施深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如与爱心企业合作、电商进村扶贫、鼓励农民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等。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逐步实现威海市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能保证威海市脱贫攻坚目标彻底实现 ④有利于解决威海市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是因为( ) 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继续改革 ②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需要改革 ③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④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需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要求我们(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 ②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③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我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进入新时代,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 )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 C.发挥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同等富裕 6.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曾经牵动人心的藤梯已变成钢梯,让人“进得来”;得益于教育改革,村里有了幼教点,也让人“留得下”。对此,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B.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C.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D.为群众谋利益的改革无法持续 7.[核心素养要点:责任担当](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我国过去40多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你分析我国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由。(4分) (3)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新的矛盾和挑战,应如何做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这些新变化?(3分) 8.[核心素养要点:社会责任](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医院和社区的医护人员一行19人,来到该市社会福利院开展了主题为“关爱弱势群体,促进身心健康”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1)为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我们可以开展哪些社会实践活动?(2分) (2)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4分) (3)为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案 1、最终目标 根本原则 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以人民为中心 人人参与 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 共同富裕 4、(1)增进民生福祉 (2)社会主义制度 核心知识点一 改革进行时 1-6 DABDAD 1-6 DCCDBD 7.(1)改革开放。(2分) (2)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④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4分,每点1分) (3)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3分,每点1分) 8.(1)“真情体验”“爱心助学”“爱心帮困”等活动。(2分) (2)①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②关注贫困,关心群众生活,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③扶贫济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有的道德风尚。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利于加快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4分,每点1分) (3)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国家加大力度实施扶贫开发计划,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3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