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上综合实践 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四上综合实践 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主题活动
指导背景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是四年级上册活动资源包第七单元“有趣的游戏”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两个星期以来,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自己的长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资料,展示活动成果。
指导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内时间:3课时
指导目标
1、学生能运用筛选、分类、统计、修改、加工、编目等方法,学会整理资料。
2、学生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共同完成小组资料的整理工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分享合作的成果。
四、指导重难点分析
1、指导重点:学生能自己动手,系统地整理资料,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工作。
2、指导难点:学生建构整理资料的方法,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合作有序、有效、有乐趣。
五、指导前的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情况,拷贝学生拍的照片、录像资料。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2、学生准备: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带齐交给组长。组长进行编辑整理。
六、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活动目标:
搜集长辈童年游戏童年的游戏
二、学生明确活动任务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形式多样的去寻找,如采访、调查、寻问、查阅书籍或网络
三、讨论收集内容
游戏道具(实物)、玩法、玩具的制作过程等
四、出示活动流程,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组
按游戏分类进行分组
五、发调查表、准备活动资料
第2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了四年级游戏相对于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是学生的活动形式,但是小学生的体育游戏、学习游戏、合作游戏等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孩子们的游戏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改变:游戏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户外的活动越来越少,自己制作的游戏中需要的玩具越来越少,大家一块儿玩儿的越来越少,可以玩儿的场地越来越少……这一系列的变化与许多严重问题的出现都有很大关系:患近视眼的孩子越来越多,体质越来越差,要么是大脑发达,四肢萎缩的“豆芽菜”,要么是“肥胖儿童”。家长老师们都反映现在的孩子怎么不懂得相互谦让、不会相互合作,同时还为他们沉迷于电脑游戏、追星担忧……再看看孩子们,他们也抱怨:没什么可玩的,没什么地方可玩的,没有人和自己玩……本课通过向自己的家人亲属做调查,从中了解长辈童年玩的游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开拓视野和思路,为学生自己创造一些新游戏提供一些新形式新思路。
活动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跳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由此引发学生对自己与长辈游戏之间差异这一问题的思考,意识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身边小细节的习惯,感受自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亲身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所调查的资料。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调查、访问、统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长辈玩过的游戏形式和特点,感受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难点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感受与长辈童年游戏的差异,从而体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传统游戏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长辈童年的游戏的相关信息。
教学活动目标设计(内容框架)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采访、查资料等途径来了解有关游戏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通过采访、交流、调查等社会交际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来了解长辈童年的游戏,以及操作信息技术观看实际表演,文字,照片,等来体验长辈童年的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现生动有趣的汇报形式,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对比两代人游戏的差异,来感受生活水平的提高。
活动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
第四环节
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拿手游戏捡石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分组汇报交流
1、准备阶段
各小组用口号响亮地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2、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种游戏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准确,认真地介绍。
三、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长辈童年游戏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对比长辈童年的游戏,同学们现在最常玩的游戏是什么?
展示照片,引导学生说出网络游戏的危害。
建议同学们为自己小组介绍的游戏写个广告,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有益的、好玩的游戏。
四、总结交流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
2、伴随《童年》的音乐结束本次活动。
五、拓展延伸
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体验今天学到的有益的游戏。

好奇惊讶地观看老师的表演
各小组喊口号
各小组选一种游戏运用各种方法给大家介绍(如表演示范、图片、视频等)
说出:强身健体、心情愉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说出网络游戏的危害。
小组合作写广告语,将有益的游戏推广宣传出去。
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温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增加学生的小组集体感以及上课气氛。
培养学生通过将采访到得信息再加工并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表演示范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
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所得的收获以及反思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与其他教学设计相对比的特点
1、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设情境教学。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查资料、调查统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融入情感教育。
该课综合体育、音乐、语文等各学科知识,通过采访,调查统计等活动锻炼学生社会交际能力,通过学生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并生动、准确、有条理地转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问题意识。
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生学会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安全教育,集体教育。
3、在实践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在实践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并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介绍闽南地区长辈童年常玩的游戏,进行特色综合实践教学。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评价体系,激发探究热情
评价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实际,把评价重点放在创新上,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激励来评价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如对学生提出的生成性的问题的处理上,游戏中对学生心育的培养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磨练和完善。
第三课时
一、展示整理好的资料,交流评价反思。
1、欣赏整理好的资料,表扬学习好的做法。
2、指出资料整理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各组对照大家提的建议再将资料整理好。
发挥评价的功能,分享好的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资料整理的方法。
二、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形式。
1、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形式,为成果展示做准备。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肯定恰当的呈现形式,表扬形式新颖、多样的小组。
4、引导归纳成果呈现形式要注意的问题:形式恰当,力求新颖、多样。
三、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附: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小调查
???????? 班级??????? ????????????姓名??????????
调查对象 ? 游戏名称 ? 游戏人数 ?
游戏场地 ? 游戏用具 ?
游戏规则 ?
?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访谈记录表
???????? 班级??????????? ????????姓名??????????
访谈对象 ? 访谈地点 ? 访谈时间 ?
访谈目的 ?
访谈要点 ?
?板书:
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玩具自制 户外进行
强身健体 快乐有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