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进灯笼的世界 ——项目学习我展我秀(中期展评活动) 创新整合点? 本次活动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国红﹒中国颂之灯笼文化”实施中的一次重点活动。该活动的特色是三、四、五三个年级的学生打破年级界线,穿越学科边界,在一起共同进行的一场项目学习活动成果的展评活动。在展示形式和展示内容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成果展示得更加全面化、立体化、直观化、生动化。在活动中,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活动的特点,根据实际的需要,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于展示之中,确保完美的展示效果。创新整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制作学生过程回顾性视频影片,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观看影片,联系实际活动场景,对自己的整个研究活动的过程进行直观化、具体化的回顾总结与评价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2.学生在进行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到信息技术,增强了活动效果,也使学生间的互动、评价、交流变化更加流畅,具体。如三年级的学生以“关于灯笼古诗词的研究”,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过程中,自主的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古诗词场景,增强活动的画面感,趣味十足。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巧妙的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运用于科学实验研究之中,灵活的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简单而科学;分析实验结论,直观而清楚。四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内容等建立了学习共享资源包。? 3.学生在进行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生的沟通更加通畅,评价点更加突显,评价作用外显,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国红﹒中国颂之灯笼文化”实施中的一次重点活动。此次活动重点突出学生的活动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强调学生成果展现的全面、具体、有特色,有亮点。三、四、五三个年级的学生跨越年级边界、穿越学科边界共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三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灯笼古诗词的研究”;四年级学生开展了“设计与制作灯笼的研究”,五年级学生开展了“走马灯转起来的科学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对象“灯笼”,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学生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分别巧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展示活动增光添彩,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各自的主题研究活动过程及成果。?? 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是我校课程改革的一次创新,以项目学习为途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围绕着同一研究对象“灯笼”,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结合自身经验与实际能力,自主选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级学生具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简单的分工与研讨;四年级学生对于动手制作十分感兴趣,能够观察一些制作图纸或者跟着一些相关的制作教程等自主进行动手制作类的学习活动;五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慢慢形成,乐于开展一些具有科学性、挑战性的问题。于是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确定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开展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研究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朗读进行整合,利用网络搜集与灯笼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分析、理解,尝试进行诗朗诵的表演;四年级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科技制作进行整合,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制作图解、制作视频教程等进行各类灯笼作品,如串珠、软陶、折纸、剪纸等的学习制作活动;五年级的学生选择研究走马灯,进行了“影响走马灯转速快慢因素的研究”,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主题研究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活动,通过交流与展示,认识到关于灯笼的古诗词很多,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朗诵,认识到制作灯笼的材料与方法多样,不同材质、不同方法制作出的灯笼特点不同,学习制作灯笼有多种途径;知道“灯笼”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影响走马灯旋转的因素较多,可以通过实验法进行对比研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此次研究成果的展评活动,知道围绕一个小主题,选择运用恰当的科学方法,经过细致的研究过程,如:关于灯笼古诗词的研究活动,要进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研究资料、理解资料,交流与表达。知道围绕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主题分解的方式,将问题划小,一步一步的解决。如:设计与制作灯笼的研究,学生围绕灯笼的制作材料,灯笼的样式;制作方法等进行逐个问题的解决,从而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灯笼。知道对比实验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实验研究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此次研究成果的展评活动,知道真正的小组合作必须有分工,各责其责;有合作,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的想法,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情。认识到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灵活运用恰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科学研究活动必须做到严谨、求实,一项科学研究实验要经验数学的对比和分析。?? 教学环境与准备? 通过教学环境的布置,给学生营造一个“秀自己”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参与“秀”,乐于“秀”,主动“秀”的心理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PPT的制作,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性的舞台,在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力的同时,让学生产生“我展我秀”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朗诵,认识到制作灯笼的材料与方法多样,不同材质、不同方法制作出的灯笼特点不同,学习制作灯笼有多种途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本活动的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活动引领性与示范性。? ?建立学生参与活动的资源包,让学生拓展性的活动,开阔视野。? 2.学生准备:不同的展示小组,依据主题,确定展示的方法与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排练。? 教学过程? 让时间倒流,师生共同回顾项目学习的主要活动与内容。? (1)谈话引领,提出活动主题,师生共同回忆。? 同学们项目学习,我们已经开展半年多的时间了,主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大声说。?(电子打出:以“中国红”、“中国颂”为背景,以“灯笼文化”为主题)? 【设计意图:项目学习活动主题,教师一句话的提醒,让学生共同大声说出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想法:1)将学生的思绪全部集中到此次主题活动之中;2)学生在大声说的同时,立刻在脑海中搜索对于主题活动记忆。】? (2)围绕主题,师生共同梳理活动内容。? 同学们,快速的回忆,在项目学习活动中,你做了些什么?(1分钟思考)让我们一边一段视频片,一边回忆。?(视频片内容:学生具体活动的场景与画面)?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集中在一起了,视频片立体而直观的的展示了学生的活动过程与内容,学生很容易进入深层的回忆,感受一切活动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增强活动的亲切感。】?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进行板书)? 绘制了思维导图? 上网、看书收集与灯笼有关的古诗词、传说、故事、历史等相关知识。?创作诗配画、绘本等? 写“我与灯笼的故事”小日记、小作文?画灯笼(水彩画、电脑画、创意画等)? 社团活动——学习、研究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作品。? 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宫灯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亲子互动活动——变废为宝,创意灯笼设计与制作。?生活中灯笼元素的大调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已经将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回忆,但是每个学生的回忆是“碎片化”的,通过板书的总结与梳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在其中包括不同的活动内容,运用到的多种方法等。】?? (3)活动小结提升,学生知道活动的内容、流程与方法等。? A.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们一起话、赏、绘、研、展、思灯笼。(活动主要内容)? B.我们掌握了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实现了学科穿越,走进社会,真正的实践,真实的体验。?? 2.?学生现场“我展我秀”,集体进行评价与交流。? (1)谈话引领,激发学生“秀”的动机,调动学生“秀”的欲望。? A.谁愿意,当着大家的面,说一说,你在项目学习活动中的最深的感受或体会是什么??(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成语、一段话??表达一下)? B.小结:从大家的积极发言中,我常常的感受到,你们对于项目学习的“爱”。现在我宣布,密云四小项目学习,我展我秀活动现在开始。希望每个小组将自己在项目学习活动中感受最深刻、表现最突出的一项或两项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准备好了吗?? (2)学生分组进行展示。? 三年级展示:关于灯笼古诗词的研究?? 展示内容简介:? 三年级学生以“灯笼古诗词的研究”为题,开展活动。首先,运用多种方法,搜集与灯笼相关的古诗词,学生是以个人为单位,单独进行的。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检索、有的同学走进图书馆,翻看古诗词集;有的同学咨询语文老师??每个人都搜集到了数量不等的古诗词。随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古诗词进行了整理,采用了合并、筛选等方式,制作了一本小诗集。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对这些古诗词进行了阅读与研究,每个人分别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古诗词,进行朗读的练习。在朗读的过程中,有集体朗读、有个人展示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年级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用PPT进行了归纳,将PPT做为辅助手段,融入于展示之中,让听着能够随着他们的展示,跟随他们进行一次完整的以资料搜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活动点评与交流:? A.?刚刚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一项活动做得有规划,有条理。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理解资料——表达。? B.?活动过程中有分工,各负其责,人人去搜集古诗词,数量不在多与少,人人都去想去做。 有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古诗词进行比对,归纳整理为一本古诗词集。? C.?选择与运用有效的活动方法,有上网、走进图书馆查阅书籍、寻求语文老师的帮助等。?我相信,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以后再做类似的调查研究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事儿一桩了。?? 四年级展示:设计与制作制作? 展示内容简介:? 四年级的同学围绕着“灯笼的制作”这个主题,经过小组的研讨,首先对主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多个问题,如: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灯笼呢?可以做个什么样子的灯笼呢?怎样才能做出灯笼呢?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有哪些技巧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搜集图片,对图片进行分类归纳,发现制作灯笼的材料、样式等。学生又利用专家人员的技术指导、搜集制作分解图,制作视频教程、制作书籍等方法,展开灯笼的学习与制作活动。从而人人都制作出了灯笼。?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年级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展示需要,将自己的活动的一些经验性的材料制作成了资源包,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与分享,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以他们的研究带领更多动手制作爱好者加萌到他们的团队之中。)? 交流与点评:? 学生能够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资源包,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合作共赢的品质呀!? 五年级展示:影响走马灯转动速度因素的科学研究? 展示内容简介? 五年级学生提出“走马灯转动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的问题。于是,同学们进行科学的猜没测,同时又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各种科学假设逐一进行论证,学生在收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实验过程用摄像机进行了拍摄,运用视频编辑软件将一组对比实验放在一起进行实验结果的呈现,清楚、直观的展示了实验结果,效果也别好,真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五年级的学生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科学研究之中,学生运用摄像机将实现现象进行的现场的拍摄,通过视频编辑软件简要编辑将对比实验中的两个过程,呈现在同一画面当中,一下子就使得实验结果变得清晰起来,十分巧妙的实验记录方法。? 交流与点评:? 能够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研究活动融合在一起,巧妙的进行实验记录,效果具体而直观,实在是太聪明了。?? 3.活动总结,二度提升。? 同学们,看到大家的项目学习,我展我秀,我今天特别的高兴,我相信大家可以展得更加完美,秀得更加出彩!我给大家支两个小招儿,请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 【设计意图:大屏幕的展示,学生自行阅读,有两个想法:(1)学生连读边理解,印象更加深刻。(2)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读和理解中,会迅速的联系到自己的活动,建立对接,促进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现代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撮像机)、简单易学的软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增添了光彩,也使得学生的活动更加的科学、精准、巧妙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尤其是五年级学生用摄像机拍摄的手段将科学实验的现象进行真实的记录,通过视频软件的简要编辑将两个实验现象同时呈现在同一画面上,使实验结果清楚的、直观的展示出来,实现是太巧妙了。这样的操作简单而科学,实验结果十分清楚。这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学生的进步。? 另外,还有学生能够将自己搜集到资料,建立资源包,这种意识真的太好了,这种积累,这种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学生乐于将自己建立的资源包与大家共享,真是一种特别好合作品质,这种品质必将有利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我们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够应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加有效的学习、更加巧妙的学习、更加灵活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身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