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节 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口号、代表人物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旗帜(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
3.主要阵地(蔡元培的贡献)
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蔡元培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北京大学的面貌大为改观。后来,《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4.主要内容
内容
表现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
盲从;提倡个性解
放,反对封建礼教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封建礼教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还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必须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①1917年,胡适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②陈独秀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该文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5.性质、意义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新文化运动前期与后期的活动地点及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活动地点由前期的上海转到后期的北京,主要内容由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转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2.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为什么?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文主义,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二者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起了促进思想解放的作用。
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为什么?
(1)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向封建礼教猛烈开火,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3)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分别有何地位(或:作用)?
(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或:经济)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2)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3)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领域近代化的步伐。
一、判断并改错
1.新文化运动中,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的是陈独秀。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新文化运动中,系统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鲁迅。
二、选择题
1.1920年秋开始,中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与这一改革直接相关的背景为……………………………(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反帝运动的高涨
C.辛亥革命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2018·衢州中考)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三大改造
3.诗人徐志摩(1897—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
B.当时的新青年追求民主和科学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也是一次文化转型。据此回答4-5题。
4.胡适主张:“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新文化运动期间,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历时15个月。这一事件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创办了近代学校
C.宣传了社会主义
D.致力于妇女解放
6.
胡适说:“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里,这种学说流弊百出……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这集中体现了胡适主张(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
7.新文化运动被称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变化体现在………………………………………………………………(
 )
①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刊物
②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③“振兴中华”开始成为凝聚人心的口号
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的写作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和的思想
三、非选择题
1.(9分)(2019·河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分)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4分)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的儒家思想被一些学者批判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理由。(3分)
(2)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7分)
参考答案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节 新文化运动
一、判断并改错
1.错。新文化运动中,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的是鲁迅。
2.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错。新文化运动中,系统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
二、选择题
1.D 2.B 3.B 4.D 5.A 6.D 7.B 8.B
三、非选择题
1.(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批判封建旧传统转变为宣传现实政治斗争,民主科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即由西方向俄国。(2分) 变化原因:学习西方道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
(3)勇于探索,不懈追求;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忧虑人民疾苦。
2.(1)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封建礼教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反封建反帝制、提倡民主与自由平等的需要。
(2)示例:赞成。(1分)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很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新道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原因由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部分组成,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