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第三课心胸可以比海宽【主题说明】宽容是一种爱、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可以发现更多世界的美好,还能在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对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的同伴交往中,宽容必不可少。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宽恕的重要性,培养宽广的心胸。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时应有宽容的态度,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宽容是一种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宽容之心,以包容的态度应对矛盾冲突;3、行为目标:能够在日常交往时,做到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内涵与重要性。难点:培养学生以宽容的心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第一,收集有关宽容的事例。第二,相关课件。?学生准备: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关于宽容的小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一位同学由于匆忙撞到了别人,两个人因此起了争执,互不相让。2、请学生思考评价两位同学的行为,举手发言。3、教师总结:在日常交往中,有时难免发生矛盾冲突,这时需要注意当事人的行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当一个人不小心做错事,不弄清情况很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进而激化矛盾。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解开心结带来的快乐,并且在真心话的表白中理解宽容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爱心。活动一:结绳结1、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打结,另一人结绳结,全班各小组比赛快慢。2、交流分享解开绳结后的感受,举手发言。活动二:真心话大冒险3、在邻桌两人合作完成比赛后,一起继续进行一次小游戏,向邻桌讲述一次宽恕对方而他不知道的事情。4、听完对方的讲述,你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分享。5、心理引导:结开绳结的开心愉悦类似解开心结后的感受,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也会遇上矛盾不愉快,也要努力解开心结,这对于双方都有益,就像大家在真心话中的感受一样,宽恕与被宽恕都会给自己带来快乐。1.学生比赛时发扬合作精神。2.学生分享感受时教师要给予反馈。鼓励每位同学都表达自己的感受。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对比讲解宽容的内涵,深刻理解宽容的理念并学会运用。1、引导学生总结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的快乐感受。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拥有宽容的心。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材上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应对实际情境中遇到的相关问题。2、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在日常交往中遇到与同学的矛盾与小摩擦时,以宽容的行为应对。1.引导学生再次感悟宽容的重要性,提醒每个学生在平时运用宽容的方法处理问题。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反馈】1.学生上完这节课的感受。2.学生是否能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并从这个过程中产生快乐的体验。【练习题】1.完成句子:学会以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以后,我感到。2.记录一件自己最近做过的宽容别人或者被别人宽容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教学参考素材】老师可根据班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补充讲清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等内容。例如:起外号嘲弄人,一方不回应不是怕人,是宽容,如果回应了双方容易吵起来;东西被损坏要别人高价赔偿,之后虚情假意,口是心非不是宽容;不遵守纪律的人影响自己的学习,心理烦又不愿管,当别人发生矛盾时不制止、不管事不是宽容是纵容等事例。学会宽容的方法。培养爱心,要用爱的目光、阳光的心态看人、看待一切事物;以美好的心欣赏周边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愉悦的心分享他人的快乐,以真诚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一切,以无私的心传承成功的经验,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以割舍的事。宽容是人的信任、是人的善良、热情、理解、也是人心灵的福、心灵的泉、心灵的美。?宽容是心理健康的心电图,是通向世界的地图。宽容是一种谦让,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这个世界就很美好。【心理学背景知识】1、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人们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倾向。通常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撑自己的人,否定自己的倾向于排斥。自我价值保护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人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相关链接:_http://baike./link?url=DLqHDyt8KhDJ6A0WGV6J3gb0TnrrApK-uWVHvgCnNtsMVguztAWEPF0CmeViJjO9LVvH7Cp83wfaRcd4mODwcq_2、自利性偏差人们在对某个事件进行时,会按照一种对他自己有利的方面来寻找问题/事件的原因,他们往往对成功的事件进行内归因,而对于失败的事情进行外归因,以避免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比如:我学习好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努力,这件事情做的很好是因为我在这方面能力很强;我这次考的不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我把这件事情做砸了都是因为小明他不好好和我配合等等。参考文献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91-492.何红霞.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J].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5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