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它的起源,因标准不一,说法也就不同。如将之理解为文人作画,其起源就要早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如果将作画的目的理解为遣兴适意、抒情自娱和托物言志,并提出评判主张,从而形成一种绘画思潮,并且冠名直接与文人相关,而称作士人画,其始者就只能是北宋的苏东坡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苏东坡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不下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方面的作用。因为他提出的士人画即文人画的观念,使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讲文人画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几乎都集中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题和明代的董其昌。有的论者甚至说苏轼“这种以高逸人品为核心的‘不可荣辱’之艺术精神,经后人不断实践,至明董其昌,发展为文人画论的重要原则,成为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有明显的区别。客观上三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主观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甚至道德人品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在“高逸人品”和“不可荣辱”方面,苏东坡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家国,而且进退不改其志,荣辱不易初心。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冠绝古今,人以“坡仙”称之。董其昌仅以书画为人所知。故宫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以东坡词名句“千古风流人物”为题,东坡是当之无愧的。而董其昌生于晚明,面对内忧外患,阉祸党争,《明史》称其“身自引远”,但在船山弟子章有汉《景传斋杂记》中,记有董曾为魏忠贤书楹联、匾额,画画的事。
苏东坡创导文人画,同北宋绘画发展出现的问题分不开,更同苏东坡本人的人品、才识和性格分不开。
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引起社会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加之绘画技艺的成熟,出现了大批以售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满足市场需求,职业画家不仅创作题材受到约束,主观意愿的发挥也相对减少,画法因此也落入模仿、习气和程式化之中。《图画见闻志》记袁仁厚得前代画家画样而作画成名,当然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画继》记刘宗道每创一稿,便画百本出售,自然也使千图一面,趋于雷同。名画家赵昌的“折枝花”,也多从“定本”中来,必然有程式化倾向。此种情形下,促使要按己意创作,以及题材、画法不受需求影响,甚至把诗文意趣引入画中,把书法用笔施于画法,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而当时有条件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只能是苏东坡。因为北宋虽然有不少文人能品受,加新忠起,文同、王洗、李公赚等,其艺术水平之高甚至不让当时最好的职业画家,但未见其有关审美主张的论述。苏东坡则不然,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法诸艺术门类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苏东坡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实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审美创新理想。
(摘编自王连起《故宫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里的文人画历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恺之、王维,如果按照世界艺术史文人画的标准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祖师。
B.
苏轼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文人画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
C.
有人认为从苏轼到董其昌的画作中都蕴含着不可荣辱的艺术精神,这不符合实际。
D.
袁仁厚、刘宗道这些画家都是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画作,且每创一稿就批量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人画起源说起,确定苏轼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确概念,引出下文的相关论述。
B.
作者从道德人品方面将苏轼与董其昌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苏轼的绘画成就超过了董其昌的绘画成就。
C.
文章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宋朝的艺术品市场的巨大需求对职业画家的重大影响。
D.
文章在论述苏轼创导文人画时,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社会因素与主观条件方面论述,条理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画家的思想性格、道德人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他的审美旨趣和画作的风格。
B.
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的宋代文人画的产生,与以出售为目的的绘画不无关系。
C.
一个画家如果只把画笔作为赚钱的工具,在艺术上就会缺乏创新,甚至没有创新。
D.
苏轼能成为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中国汽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他表示,汽车企业需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赢得未来不能靠‘人才争夺’,而应当依靠‘人才经营’。”车企一定要将“人才经营”的理念融入人才规划中,推行差异化的人才管理,此外,车企应当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强调人才工作中的“客户体验”。通过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服务人才,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地生根”。
(摘编自施芸芸《“十四五”汽车人才建设何以提质增效》)
材料二:
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围绕近两个月以来网上有关“‘十四五’人才培养与竞争”话题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共计约10.2万条讨论中,热度排名前五位的关注点如下图所示。
网友认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促进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竞争力意义重大。网友重点关注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如何提质培优,呼吁科技孵化平台体系、国际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建设。
有网友建议,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方面入手,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
科创型企业在研发初创期,往往面临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拦路虎”,网友期待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活水”,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
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创新户籍政策成为网友突出关切的问题,他们呼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对劳动者的流动限制,让人才真正在城市生根发芽,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此外,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政策也备受关注,网友对人才软环境建设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马卉《创新人才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未来人才竞争呈现新趋势。伴随人才竞争白热化,更多省市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山东2017年推出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明确指出了人才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面临的核心科技难题亟待解决,“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逐渐深化。当前,相关省市已在围绕人才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统筹部署,合理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成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人才一体化。随着相关规划出台,未来几年国内核心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破除人才流动“痛点”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生态圈,提升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人才“争夺战”初期,部分区域与领域存在盲目竞争现象,忽视了人才与本地区产业的契合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恶性竞争。“十四五”时期,国内人才竞争将回归理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才将更加注重产才融合,产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互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十四五”时期,着眼于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将日趋精准。
(摘编自黄晋鸿、刘晴《人才生态系统作用凸显区域人才共享或成趋势》)
4.下列表述不属于“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的一项是(

A.
强化人才是汽车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
B.
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汽车企业行业来。
C.
对人才实行差异化管理,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
D.
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孵化平台应提质培优,这有利于汇聚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
B.
有网友建议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聚集作用,可以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入手。
C.
有少数网友希望有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解决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问题。
D.
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尤其是改革户籍政策,让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还有网友关心人才保障政策。
6.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刘泽民
①夜,有它幽深的意境,有它奇妙的情趣,它是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画,是一支醉人的天籁合成的歌儿。
②我曾在姑姑家领略过晚春月夜的美妙。姑姑家的故居在红门寺山南,周围一圈怪石林立的山,南北一条白亮亮的溪。她的故居坐落在小溪的东畔,高高的土墙围着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间敞篷。独成一个孤零零的院落。晚上,人们吃罢饭,习惯性地陆陆续续走出来,聚到溪畔的柳丛边。月牙儿已经停在柳梢上,笑吟吟地撒下淡淡的光。地上、山上都铺着银白,霜似的。山脚虽有牛乳似的浮动着的雾,但山形还看得清,鸡冠山的鸡冠,马鞍山的马鞍,都活灵活现。
③山高,月近。
④表爷爷坐在平滑的青石板上,狠狠地吸一口烟,右手把长旱烟袋伸出去,左手捋一捋小胡子,望一望月下神秘的山,又讲起那古老的抻不断头的故事:“咱们的红门寺遍地都是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海蛮子来憋一回,哈也没憋去,临走时说,多咱有姓白的白胡子老头赶着白牛耕地,宝就出世了。”
⑤我望望表爷爷,他就长白胡子,只是不姓白,他们家的牛又是青的,心里就很遗憾。看周围比肩而立的山,感到有点神秘,似乎要动,似乎有什么要出现,细看,又都静静的,溪水照样哗哗地流。微风吹来,送来野花的清香。
⑤幽深的春夜,播种着希望的未来。
⑦在姥姥家,我又领略过仲夏月夜的妙趣。姥姥家在大青山的折皱里,有一沟很馋人的果子树。杏、桃、李、梨,应有尽有。到仲夏,杏儿先红满枝头,接着李儿、桃儿也争着卖弄风骚。山里野物多,果子一熟,就得有人看。我就曾威威武武又甜甜蜜蜜地看过一回,满月的光顺树叶的缝隙筛下来,在地上筛下些斑驳的影儿。树上,迎着月光的一面,明明亮亮,闪烁着露珠;暗暗的绿,阴森森的绿。
⑧蛐蛐,???,无休无止地叫;青蛙,咕呱咕呱地鸣。前后山倒宁静,绿色的轮廓笼上白亮亮的光。沟里偶有几声响动,花狸棒子又行动了,弄得山更幽深。
⑨美妙的夏夜孕育着成熟。
⑩我的故乡的那一弯晓月更深深地勾在我记忆的深处,落实生产责任制,我家也分得几亩地。春种、夏锄,我很少沾手。在三春不赶一秋忙的时候,再也不能当甩手自在王了,也要干点活儿。那一天,金鸡明亮开嗓,报了一声晓,我就急忙起床,摸把镰刀,走上山。弓似的月儿挂在西天,光不算亮,但也照出树木庄稼的轮廊。
?我踩着月光,走到地边,甩开镰刀就割起来,一亩多谷子,不一会就放倒了。棋子似的摆在地里,直起腰,看看那一排棋子,满心喜悦。虽然脊背已是热汗涔涔,腰腿也有些酸痛,但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惬意。
?金鸡又一声声地唱,如弓的月儿更淡淡地白……
?金秋的晓月儿勾出了丰收的喜悦。
?最令人难忘的是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
?元宵月夜是狂欢的月夜。大山造就了山民们乐天派的性格。在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山民们缺衣少穿,就是不缺少欢乐;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时候,更是其乐无穷。元宵节,倘若万里无云,山民们的心就和月儿一样亮。太阳刚一落山,他们就把早已扎好的蒺藜、西瓜、金鸡、玉兔等千奇百怪的灯高悬在大门口,活生生地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儿。接着山村便活跃了。有人把从各家各户拣选来的灯点着,沿着街道边走边撒,撒上山山岭岭,撒出飞腾的火龙。秧歌必办。事前有准备的,化上妆,穿上长袍短褂,扮成角色;无准备的,不化妆,披上门帘子、被单子,跟在后面疯似的扭。狮子、旱船、小车子、小跑驴不可少。不管有没有人看,都疯似的逗,疯似的闹……
?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亲人团聚的月夜。中秋节是忙节,无论怎样忙,山民们照样赶集上店、淘米压面,在丢盔卸甲的繁忙中把节过得有鼻子有眼。不知从何时起,亲人团聚是这个节的灵魂,所以,身在异乡的人,哪怕离家千里万里,总是赶回家过节。那一年,接到去科尔沁草原参加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通知,一看日期,正好赶上中秋节,心里就怏怏不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中秋节是在坤都过的。我第一次见识了牧区的宴会,领略了牧民的风情。上了全羊之后,就有师生轮番唱歌,轮番激酒,宴会的气氛骤然活跃起来,出现载歌载舞的场面。草原醇香的白酒和蒙古族兄弟的真挚感情使我们陶然地醉了。那晚,在皓月下,人们轻歌曼舞,闹疯了草原的夜。回想起来,蒙古族兄弟姐妹团聚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至今还盈盈地汪在我的心间。
?白天,人们可以去干轰轰烈烈的事业,去创辉辉煌煌的业绩。晚上,似乎与其光亮一样,总有点黯然失色,但也不尽然,因为夜间有夜间的美妙。倘若在月夜,更其妙无穷,妙出许多文人墨客的千古名篇。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比喻句描摹夜的意境与情趣特点,“天籁”一词,流露喜爱之意,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B.
第⑧段描写运用衬托手法描写山中月夜的宁静,用蛐蛐、青蛙的鸣叫和花狸棒子的响动,来衬托山中月夜的幽深、静谧。
C.
文章善用叠词写人、绘景、状物、议论,如“威威武武”“明明亮亮”“渗渗”“辉辉煌煌”等,表意具体、细腻,增强了韵律感。
D.
文章结尾议论点题,将“白天”与“黑夜”对照着写,突出月夜的美妙,再次抒发喜爱之情,呼应开头,使得首尾圆合。
8.
文章为什么要花费颇多笔墨叙写在草原上度过中秋节的事?请简要分析。
9.
简要分析本文“形散而神聚”谋篇布局的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勣字符初,宣州南陵人。举进士,调吴江尉,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赢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郭逵宿留不进动勣谓副使赵?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令法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果皆以无功贬求知建平县,入为诸王宫教授,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摧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赖。”因论择相之难,云已召范纯仁、韩忠彦。勣顿首贺曰:“得人矣!”诏与蔡京①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奏京之恶。勣与何执中②偕事帝于王邸。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俄而遭忧。服阕,以主管灵仙观,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过宋见勣,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除示谟阁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注]①蔡京:北宋奸臣,曾任宰相。②何执中:字伯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日/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B.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日/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C.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D.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奏表的首尾,表示恭敬。
B.
服阙,文中指守丧期穿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
知州,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D.
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勣为政务实,体恤百姓。朝廷军队出征,运送粮食的道路艰险,很多应当服役的人逃避,使臣让徐勣杖打抓到的人,徐勣据理力争,反对杖打他们。
B.
徐勣关心民生,反对弊政。徐勣在通州任职时,修筑废弃的堤坝,百姓得益;徐勣向皇帝陈述茶盐法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获得皇帝赞赏。
C.
徐勣忠诚正直,君臣和谐。朝廷朋党危害新政,皇帝痛斥大臣欺诈迎合的行为,同时赞赏徐勣耿直正派,值得信赖;徐勣也称赞皇帝用人得当。
D.
徐勣厌恶奸臣,拒绝拉拢。徐勣不肯与蔡京共事,上奏蔡京的罪行;蔡京对徐勣表示,宰相何执中攻击徐勣表示人各有志,自己不会计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固有罪,然皆饥赢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2)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儿女消息①
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②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③身。
肮脏④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注]①本诗写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底,时作者被囚元大都两年多。自景炎二年兵败江西,诗人家人被俘后,一直未有家人音讯。作此诗时,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方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官中为奴。②争元作相:指自己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入住后官至右丞相。③元亮:陶渊明,东晋末刘宋初的杰出诗人。典午:东晋司马氏王朝的代称。④肮(kǎng)脏:刚直倔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与《过零丁洋》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均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沉痛。
B.
颈联上句“肮脏到头方是汉”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的态度。意思是只有不屈不挠、刚强正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C.
尾联抒慨发愿,今生莫问结局,还是来生再做亲人相聚在一起吧,吐露了以死报国的拳拳忠心和思念亲人的款款深情。
D.
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的书信,得知妻女处境,百感交集。全诗多种感情交织缠络,汪茫浩瀚,沉郁顿挫,读之令人泪下。
15.
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出屈原和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姜尚、伊尹两位历史人物,他们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进行渲染,表现了箫声的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不急不躁,只争朝夕地干而又不只看朝夕成败,淡定从容又持续不断地有所作为。保持历史耐心,就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今天,中国正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关键一程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___________,一步一个脚印。(___________)。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缺乏历史耐心容易违背实践规律,___________,急功近利不仅难以干成事,反而会受其拖累。保持历史耐心,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要有___________的意志品质。保持历史耐心得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得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韧劲,踩着自己既定的步伐___________,去奋斗;得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眼光和坚毅,善于登高望远,勇于爬坡过坎。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完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B.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C.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D.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实事求是
心粗气浮
锲而不舍
坚贞不屈
B.
实事求是
心浮气躁
绳锯木断
坚贞不屈
C.
脚踏实地
心粗气浮
绳锯木断
百折不挠
D.
脚踏实地
心浮气躁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持历史耐心,不仅要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且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B.
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等待、无所作为,却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C.
保持历史耐心,并非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D.
保持历史耐心,如果一味等待、无所作为,那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21.
仿照下面的小诗,另选意象,写一首短诗,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
绿草
不断地消逝,又不断地再生,
似乎,你永远是一个婴孩,
在大地轻柔的摇篮里,
做着希望的梦,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梦。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推开心窗去眺望,阳光洒进湖水。”伴随着少年轻轻吟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出现在人们眼前——壮美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国画、韵味醇厚的京剧……这是《2035是这young》(由中国青年报社、QQ音乐联合出品)音乐短片中的场景,从青年视角勾勒出的2035年轮廓。歌曲特别邀请了时代少年团,视频中不仅有他们的倾情演绎,还有工人、创业者、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年轻人的身影。
在音乐短片中,时代少年团7名成员各自绘制的画都是一块拼图:京剧、航空航天、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等,分别代表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对外开放、乡村振兴7个主题,拼接成一幅2035年蓝图。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我与2035年蓝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它的起源,因标准不一,说法也就不同。如将之理解为文人作画,其起源就要早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如果将作画的目的理解为遣兴适意、抒情自娱和托物言志,并提出评判主张,从而形成一种绘画思潮,并且冠名直接与文人相关,而称作士人画,其始者就只能是北宋的苏东坡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苏东坡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不下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方面的作用。因为他提出的士人画即文人画的观念,使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讲文人画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几乎都集中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题和明代的董其昌。有的论者甚至说苏轼“这种以高逸人品为核心的‘不可荣辱’之艺术精神,经后人不断实践,至明董其昌,发展为文人画论的重要原则,成为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有明显的区别。客观上三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主观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甚至道德人品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在“高逸人品”和“不可荣辱”方面,苏东坡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家国,而且进退不改其志,荣辱不易初心。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冠绝古今,人以“坡仙”称之。董其昌仅以书画为人所知。故宫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以东坡词名句“千古风流人物”为题,东坡是当之无愧的。而董其昌生于晚明,面对内忧外患,阉祸党争,《明史》称其“身自引远”,但在船山弟子章有汉《景传斋杂记》中,记有董曾为魏忠贤书楹联、匾额,画画的事。
苏东坡创导文人画,同北宋绘画发展出现的问题分不开,更同苏东坡本人的人品、才识和性格分不开。
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引起社会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加之绘画技艺的成熟,出现了大批以售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满足市场需求,职业画家不仅创作题材受到约束,主观意愿的发挥也相对减少,画法因此也落入模仿、习气和程式化之中。《图画见闻志》记袁仁厚得前代画家画样而作画成名,当然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画继》记刘宗道每创一稿,便画百本出售,自然也使千图一面,趋于雷同。名画家赵昌的“折枝花”,也多从“定本”中来,必然有程式化倾向。此种情形下,促使要按己意创作,以及题材、画法不受需求影响,甚至把诗文意趣引入画中,把书法用笔施于画法,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而当时有条件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只能是苏东坡。因为北宋虽然有不少文人能品受,加新忠起,文同、王洗、李公赚等,其艺术水平之高甚至不让当时最好的职业画家,但未见其有关审美主张的论述。苏东坡则不然,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法诸艺术门类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苏东坡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实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审美创新理想。
(摘编自王连起《故宫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里的文人画历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恺之、王维,如果按照世界艺术史文人画的标准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祖师。
B.
苏轼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文人画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
C.
有人认为从苏轼到董其昌的画作中都蕴含着不可荣辱的艺术精神,这不符合实际。
D.
袁仁厚、刘宗道这些画家都是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画作,且每创一稿就批量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人画起源说起,确定苏轼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确概念,引出下文的相关论述。
B.
作者从道德人品方面将苏轼与董其昌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苏轼的绘画成就超过了董其昌的绘画成就。
C.
文章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宋朝的艺术品市场的巨大需求对职业画家的重大影响。
D.
文章在论述苏轼创导文人画时,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社会因素与主观条件方面论述,条理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画家的思想性格、道德人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他的审美旨趣和画作的风格。
B.
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的宋代文人画的产生,与以出售为目的的绘画不无关系。
C.
一个画家如果只把画笔作为赚钱的工具,在艺术上就会缺乏创新,甚至没有创新。
D.
苏轼能成为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如果按照世界艺术史文人画的标准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祖师”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1段“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它的起源,因标准不一,说法也就不同。如将之理解为文人作画,其起源就要早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可知文中说“如将之理解为文人作画,其起源就要早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并没有“如果按照世界艺术史文人画的标准来说”的内容。
B.“苏轼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文人画的观念”分析错误,原文第2段“从历史的角度看,苏东坡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不下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方面的作用。因为他提出的士人画即文人画的观念,使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到苏轼是从历史角度提出文人画的观念。
D.“都是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画作,且每创一稿就批量生产”分析错误,原文第4段“《图画见闻志》记袁仁厚得前代画家画样而作画成名,当然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画继》记刘宗道每创一稿,便画百本出售,自然也使千图一面,趋于雷同”分别说明袁仁厚的画作属于模仿甚至抄袭;刘宗道的画作趋于雷同。题目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了苏轼的绘画成就超过了董其昌的绘画成就”分析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2段“苏东坡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家国,而且进退不改其志,荣辱不易初心。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冠绝古今”“董其昌仅以书画为人所知”“在船山弟子章有汉《景传斋杂记》中,记有董曾为魏忠贤书楹联、匾额,画画的事”可知原文比较的是两人的道德,并没有论证苏轼的绘画成就超过了董其昌的绘画成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分析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最后一段“苏东坡则不然,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法诸艺术门类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苏东坡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可知苏轼能成为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中国汽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他表示,汽车企业需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赢得未来不能靠‘人才争夺’,而应当依靠‘人才经营’。”车企一定要将“人才经营”的理念融入人才规划中,推行差异化的人才管理,此外,车企应当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强调人才工作中的“客户体验”。通过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服务人才,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地生根”。
(摘编自施芸芸《“十四五”汽车人才建设何以提质增效》)
材料二:
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围绕近两个月以来网上有关“‘十四五’人才培养与竞争”话题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共计约10.2万条讨论中,热度排名前五位的关注点如下图所示。
网友认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促进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竞争力意义重大。网友重点关注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如何提质培优,呼吁科技孵化平台体系、国际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建设。
有网友建议,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方面入手,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
科创型企业在研发初创期,往往面临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拦路虎”,网友期待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活水”,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
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创新户籍政策成为网友突出关切的问题,他们呼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对劳动者的流动限制,让人才真正在城市生根发芽,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此外,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政策也备受关注,网友对人才软环境建设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马卉《创新人才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未来人才竞争呈现新趋势。伴随人才竞争白热化,更多省市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山东2017年推出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明确指出了人才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面临的核心科技难题亟待解决,“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逐渐深化。当前,相关省市已在围绕人才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统筹部署,合理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成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人才一体化。随着相关规划出台,未来几年国内核心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破除人才流动“痛点”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生态圈,提升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人才“争夺战”初期,部分区域与领域存在盲目竞争现象,忽视了人才与本地区产业的契合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恶性竞争。“十四五”时期,国内人才竞争将回归理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才将更加注重产才融合,产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互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十四五”时期,着眼于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将日趋精准。
(摘编自黄晋鸿、刘晴《人才生态系统作用凸显区域人才共享或成趋势》)
4.下列表述不属于“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的一项是(

A.
强化人才是汽车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
B.
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汽车企业行业来。
C.
对人才实行差异化管理,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
D.
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孵化平台应提质培优,这有利于汇聚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
B.
有网友建议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聚集作用,可以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入手。
C.
有少数网友希望有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解决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问题。
D.
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尤其是改革户籍政策,让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还有网友关心人才保障政策。
6.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
【答案】4.
B
5.
D
6.
(1)逐渐深化“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2)国内核心城市群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3)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分析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车企一定要将‘人才经营’的理念融入人才规划中,推行差异化的人才管理,此外,车企应当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强调人才工作中的‘客户体验’”,并没有说“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分析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是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而不是“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问题“概括说明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及材料三的第一句“未来人才竞争呈现新趋势”可知本题的答案在材料三。材料三的三个段落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考生概括总结材料内容就可得出答案。
根据材料三第1段“伴随人才竞争白热化,更多省市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面临的核心科技难题亟待解决,“‘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逐渐深化。当前,相关省市已在围绕人才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可得出逐渐深化“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
根据材料三第2段“随着相关规划出台,未来几年国内核心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破除人才流动‘痛点’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可得出国内核心城市群将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
根据材料三第3段“国内人才竞争将回归理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才将更加注重产才融合,产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互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可得出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刘泽民
①夜,有它幽深的意境,有它奇妙的情趣,它是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画,是一支醉人的天籁合成的歌儿。
②我曾在姑姑家领略过晚春月夜的美妙。姑姑家的故居在红门寺山南,周围一圈怪石林立的山,南北一条白亮亮的溪。她的故居坐落在小溪的东畔,高高的土墙围着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间敞篷。独成一个孤零零的院落。晚上,人们吃罢饭,习惯性地陆陆续续走出来,聚到溪畔的柳丛边。月牙儿已经停在柳梢上,笑吟吟地撒下淡淡的光。地上、山上都铺着银白,霜似的。山脚虽有牛乳似的浮动着的雾,但山形还看得清,鸡冠山的鸡冠,马鞍山的马鞍,都活灵活现。
③山高,月近。
④表爷爷坐在平滑的青石板上,狠狠地吸一口烟,右手把长旱烟袋伸出去,左手捋一捋小胡子,望一望月下神秘的山,又讲起那古老的抻不断头的故事:“咱们的红门寺遍地都是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海蛮子来憋一回,哈也没憋去,临走时说,多咱有姓白的白胡子老头赶着白牛耕地,宝就出世了。”
⑤我望望表爷爷,他就长白胡子,只是不姓白,他们家的牛又是青的,心里就很遗憾。看周围比肩而立的山,感到有点神秘,似乎要动,似乎有什么要出现,细看,又都静静的,溪水照样哗哗地流。微风吹来,送来野花的清香。
⑤幽深的春夜,播种着希望的未来。
⑦在姥姥家,我又领略过仲夏月夜的妙趣。姥姥家在大青山的折皱里,有一沟很馋人的果子树。杏、桃、李、梨,应有尽有。到仲夏,杏儿先红满枝头,接着李儿、桃儿也争着卖弄风骚。山里野物多,果子一熟,就得有人看。我就曾威威武武又甜甜蜜蜜地看过一回,满月的光顺树叶的缝隙筛下来,在地上筛下些斑驳的影儿。树上,迎着月光的一面,明明亮亮,闪烁着露珠;暗暗的绿,阴森森的绿。
⑧蛐蛐,???,无休无止地叫;青蛙,咕呱咕呱地鸣。前后山倒宁静,绿色的轮廓笼上白亮亮的光。沟里偶有几声响动,花狸棒子又行动了,弄得山更幽深。
⑨美妙的夏夜孕育着成熟。
⑩我的故乡的那一弯晓月更深深地勾在我记忆的深处,落实生产责任制,我家也分得几亩地。春种、夏锄,我很少沾手。在三春不赶一秋忙的时候,再也不能当甩手自在王了,也要干点活儿。那一天,金鸡明亮开嗓,报了一声晓,我就急忙起床,摸把镰刀,走上山。弓似的月儿挂在西天,光不算亮,但也照出树木庄稼的轮廊。
?我踩着月光,走到地边,甩开镰刀就割起来,一亩多谷子,不一会就放倒了。棋子似的摆在地里,直起腰,看看那一排棋子,满心喜悦。虽然脊背已是热汗涔涔,腰腿也有些酸痛,但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惬意。
?金鸡又一声声地唱,如弓的月儿更淡淡地白……
?金秋的晓月儿勾出了丰收的喜悦。
?最令人难忘的是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
?元宵月夜是狂欢的月夜。大山造就了山民们乐天派的性格。在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山民们缺衣少穿,就是不缺少欢乐;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时候,更是其乐无穷。元宵节,倘若万里无云,山民们的心就和月儿一样亮。太阳刚一落山,他们就把早已扎好的蒺藜、西瓜、金鸡、玉兔等千奇百怪的灯高悬在大门口,活生生地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儿。接着山村便活跃了。有人把从各家各户拣选来的灯点着,沿着街道边走边撒,撒上山山岭岭,撒出飞腾的火龙。秧歌必办。事前有准备的,化上妆,穿上长袍短褂,扮成角色;无准备的,不化妆,披上门帘子、被单子,跟在后面疯似的扭。狮子、旱船、小车子、小跑驴不可少。不管有没有人看,都疯似的逗,疯似的闹……
?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亲人团聚的月夜。中秋节是忙节,无论怎样忙,山民们照样赶集上店、淘米压面,在丢盔卸甲的繁忙中把节过得有鼻子有眼。不知从何时起,亲人团聚是这个节的灵魂,所以,身在异乡的人,哪怕离家千里万里,总是赶回家过节。那一年,接到去科尔沁草原参加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通知,一看日期,正好赶上中秋节,心里就怏怏不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中秋节是在坤都过的。我第一次见识了牧区的宴会,领略了牧民的风情。上了全羊之后,就有师生轮番唱歌,轮番激酒,宴会的气氛骤然活跃起来,出现载歌载舞的场面。草原醇香的白酒和蒙古族兄弟的真挚感情使我们陶然地醉了。那晚,在皓月下,人们轻歌曼舞,闹疯了草原的夜。回想起来,蒙古族兄弟姐妹团聚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至今还盈盈地汪在我的心间。
?白天,人们可以去干轰轰烈烈的事业,去创辉辉煌煌的业绩。晚上,似乎与其光亮一样,总有点黯然失色,但也不尽然,因为夜间有夜间的美妙。倘若在月夜,更其妙无穷,妙出许多文人墨客的千古名篇。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比喻句描摹夜的意境与情趣特点,“天籁”一词,流露喜爱之意,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B.
第⑧段描写运用衬托手法描写山中月夜的宁静,用蛐蛐、青蛙的鸣叫和花狸棒子的响动,来衬托山中月夜的幽深、静谧。
C.
文章善用叠词写人、绘景、状物、议论,如“威威武武”“明明亮亮”“渗渗”“辉辉煌煌”等,表意具体、细腻,增强了韵律感。
D.
文章结尾议论点题,将“白天”与“黑夜”对照着写,突出月夜的美妙,再次抒发喜爱之情,呼应开头,使得首尾圆合。
8.
文章为什么要花费颇多笔墨叙写在草原上度过中秋节的事?请简要分析。
9.
简要分析本文“形散而神聚”谋篇布局的艺术。
【答案】7.
A
8.
(1)内容上,通过写草原上的中秋夜丰富了“月夜”的内涵,与前文“一看日期,正好赶上中秋节,心里就怏怏不乐”相照应。
(2)情感上,作者通过写自己与草原人民在草原上过中秋夜的事,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真情好客,亲密无间。
9.
(1)文章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写了在姑姑家领略晚春月夜的美妙,在姥姥家领略仲夏月夜的妙趣,在故乡感受金秋夜的丰收;写了元宵月夜的狂欢,中秋蒙古草原月夜的团结亲密。这些体现了本文的“形散”。
(2)文中所写的月夜内容都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的喜爱之情这一中心,这体现了本文的“神聚”。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天籁’一词,流露喜爱之意,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情感基调”分析错误。“天籁”是大自然的声音,可是文章并不是光从声音的角度写的,不能说这个词总领全文内容。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内容上和情感上两个方面作答。本文叙写在草原上度过中秋节的事在第?段,内容与?段“最令人难态的是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相照应,通过写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是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文章在第?段首先写出了中秋月夜的意义“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亲人团聚的月夜”,接着写“那一年,接到去科尔沁草原参加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通知,一看日期,正好赶上中秋节,心里就怏怏不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为下文的蒙古草原中秋月夜埋下了伏笔。通过“草原醇香的白酒和蒙古族兄弟的真挚感情使我们陶然地醉了”“回想起来,蒙古族兄弟姐妹团聚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至今还盈盈地汪在我的心间”既写出了草原中秋月夜的热闹,又突出了蒙古人民的真情好客,亲密无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谋篇布局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理解“形散而神聚”,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本文在内容上先从季节上写月夜,“我曾在姑姑家领略过晚春月夜的美妙”“在姥姥家,我又领略过仲夏月夜的妙趣”“我踩着月光,走到地边,甩开镰刀就割起来,一亩多谷子,不一会就放倒了”“金秋的晓月儿勾出了丰收的喜悦”,不同季节的月夜作者都有喜欢之情。“最令人难忘的是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元宵月夜是狂欢的月夜”“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亲人团聚的月夜”通过对元宵月夜和草原中秋月夜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的喜欢之情。文章内容丰富,不拘一格,这体现了外在的“形散”,但这些内容都围绕作者对月夜的喜欢这一思想感情,这是“神聚”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勣字符初,宣州南陵人。举进士,调吴江尉,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赢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郭逵宿留不进动勣谓副使赵?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令法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果皆以无功贬求知建平县,入为诸王宫教授,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摧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赖。”因论择相之难,云已召范纯仁、韩忠彦。勣顿首贺曰:“得人矣!”诏与蔡京①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奏京之恶。勣与何执中②偕事帝于王邸。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俄而遭忧。服阕,以主管灵仙观,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过宋见勣,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除示谟阁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注]①蔡京:北宋奸臣,曾任宰相。②何执中:字伯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日/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B.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日/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C.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D.
郭逵宿留不进/绩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奏表的首尾,表示恭敬。
B.
服阙,文中指守丧期穿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
知州,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D.
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勣为政务实,体恤百姓。朝廷军队出征,运送粮食的道路艰险,很多应当服役的人逃避,使臣让徐勣杖打抓到的人,徐勣据理力争,反对杖打他们。
B.
徐勣关心民生,反对弊政。徐勣在通州任职时,修筑废弃的堤坝,百姓得益;徐勣向皇帝陈述茶盐法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获得皇帝赞赏。
C.
徐勣忠诚正直,君臣和谐。朝廷朋党危害新政,皇帝痛斥大臣欺诈迎合的行为,同时赞赏徐勣耿直正派,值得信赖;徐勣也称赞皇帝用人得当。
D.
徐勣厌恶奸臣,拒绝拉拢。徐勣不肯与蔡京共事,上奏蔡京的罪行;蔡京对徐勣表示,宰相何执中攻击徐勣表示人各有志,自己不会计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固有罪,然皆饥赢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2)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
(2)徐勣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主帅”是“而主帅无讨贼意”的主语,所以不能从“主帅”后边断开,排除A、D两项;“于朝”是“疏”的状语,“疏于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句子翻译:郭逵日夜停留不进攻,徐勣对副使赵禼说:“军队出来久留,但主帅没有讨伐敌人的意向,怎么能够成功?因为惧怕蛮夷的情况在朝廷上上奏,说有阻断蛮夷首领的利器,如今就像首鼠一样不敢前进,只有自己了断上奏的内容罢了。”不久郭逵和赵禼因为没有立功而被贬。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服阙,文中指守丧期穿丧服”分析错误,服阙是指守丧期满除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宰相何执中攻击徐勣表示人各有志,自己不会计较”理解错误,从原文“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可知是蔡京攻击徐绩时,徐绩表示人各有志,自己不会计较。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固,的确;羸,瘦弱;胜,承受;涅臂,古代的一种刑罚,染黑臂膀。
第二句重点字词:归,归省;尔,罢了;去,离开;轻,轻易;夺,改变。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徐勣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调任吴江尉,被选拔举荐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今越南),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勣杖打百姓,徐勣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勣弹劾,徐勣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郭逵日夜停留不进攻,徐勣对副使赵禼说:“军队出来久留,但主帅没有讨伐敌人的意向,怎么能够成功?因为惧怕蛮夷的情况在朝廷上上奏,说有阻断蛮夷首领的利器,如今就像首鼠一样不敢前进,只有自己了断上奏的内容罢了。”不久郭逵和赵禼因为没有立功而被贬。徐勣请求任建平县知县,进入朝廷担任诸王宫教授,兼任通判通州。海边有防护大堤,废弃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泛滥成灾,百姓以此为苦。徐勣亲自督促防卒防护筑修,堤成,百姓依赖徐勣的功绩而得到好处。徽宗即位,升迁为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当时绍圣年间结党结盟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帝对徐勣说:“我每次听百官进谏回答,不是欺诈就是谄媚,只有你是骨鲠之臣,是我所倚赖的。”于是谈论选择丞相的艰难,说已经下诏范纯仁、韩忠彦任职,徐勣叩头说:“皇帝得到了贤才!”诏令与蔡京共同校订《五朝宝训》。徐勣不愿与蔡京共事,坚决拒绝,并且上奏蔡京做的坏事。徐勣与何执申一起在宫中随侍皇上,请求归省看望生病的亲人,有人进言说翰林学士未有出京的,帝说:“勣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不久遭逢父母丧事。服丧期满,担任主管灵仙观的官职。为太平州知州。应召觐见,极力阐述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帝说:“因为财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盐法)。”勣回答道:“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现在国库空虚,只要陛下明确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行事就可解决。”帝说:“长时间没见你,今日一见才听到美芹之献。”蔡京从钱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绩,说:“您的功绩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徐勣笑道:“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我怎么能因为利禄而改变呢?”京惭愧不能对答,勣也始终未被重用。因为疾病,在示谟阁学士的官职退休,因病辞世,年79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儿女消息①
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②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③身。
肮脏④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注]①本诗写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底,时作者被囚元大都两年多。自景炎二年兵败江西,诗人家人被俘后,一直未有家人音讯。作此诗时,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方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官中为奴。②争元作相:指自己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入住后官至右丞相。③元亮:陶渊明,东晋末刘宋初的杰出诗人。典午:东晋司马氏王朝的代称。④肮(kǎng)脏:刚直倔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与《过零丁洋》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均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沉痛。
B.
颈联上句“肮脏到头方是汉”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的态度。意思是只有不屈不挠、刚强正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C.
尾联抒慨发愿,今生莫问结局,还是来生再做亲人相聚在一起吧,吐露了以死报国的拳拳忠心和思念亲人的款款深情。
D.
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的书信,得知妻女处境,百感交集。全诗多种感情交织缠络,汪茫浩瀚,沉郁顿挫,读之令人泪下。
15.
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1)借诸葛亮最后未能实现刘备的遗愿,表达诗人对自己抗元报国未能成功的感慨。(2)借陶渊明不忘自己的身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表达自己誓死也不投降元朝的决心。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情感的能力。
A.“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分析错误,本诗的首联含义为:故国斜阳中的野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春意盎然,自己年轻时期那些争状元做宰相的日子也像尘埃一样随风而去了。作者只是在描写和回顾,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颔联中“典午”指东晋司马氏王朝的代称。“典午”至今一直如此引用。孔明是刘备的军师和丞相,“元亮”是指陶渊明,“元亮”是陶渊明的字,陶渊明是东晋时人。诗中文天祥是以诸葛亮和陶渊明自拟。
前一句是说诸葛亮最后没法实现刘备的遗愿,与他当时的情况有些相似,间接流露出自己抗元报国未能成功的感慨。
后一句大意是说陶渊明尤其看重自己“晋朝人”身份的意思,这里“犹怜”的“怜”字应解释为“珍惜”、“怜爱”的意思。元兴三年,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起兵讨伐桓玄、进行平叛,陶渊明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陶渊明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忠良、残害无辜等黑暗现象,使陶深感失望并选择辞职。最终成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生。文天祥在诗中说陶渊明特别重视自己东晋人身份,这也与文天祥对元朝的态度相似。考生结合注解作者作此诗时被囚元大都两年多,再结合诗中所选用的历史人物事迹即可概括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出屈原和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姜尚、伊尹两位历史人物,他们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进行渲染,表现了箫声的悲凉。
【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蛾”“谣”“垂”“复”“壑”“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不急不躁,只争朝夕地干而又不只看朝夕成败,淡定从容又持续不断地有所作为。保持历史耐心,就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今天,中国正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关键一程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___________,一步一个脚印。(___________)。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缺乏历史耐心容易违背实践规律,___________,急功近利不仅难以干成事,反而会受其拖累。保持历史耐心,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要有___________的意志品质。保持历史耐心得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得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韧劲,踩着自己既定的步伐___________,去奋斗;得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眼光和坚毅,善于登高望远,勇于爬坡过坎。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完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B.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C.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D.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实事求是
心粗气浮
锲而不舍
坚贞不屈
B.
实事求是
心浮气躁
绳锯木断
坚贞不屈
C.
脚踏实地
心粗气浮
绳锯木断
百折不挠
D.
脚踏实地
心浮气躁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持历史耐心,不仅要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且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B.
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等待、无所作为,却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C.
保持历史耐心,并非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D.
保持历史耐心,如果一味等待、无所作为,那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谋划部署”与“行为”搭配不当,排除B项;“增强”与“布局”搭配不当,排除A项;“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与后一句“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根据前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知这里指做事踏实,认真,所以用“脚踏实地”。
第二空,心粗气浮,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从此空后的“急功近利不仅难以干成事”可知这里不是指不细心,而是指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所以用“心浮气躁”。
第三空,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绳锯木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根据此空前“保持历史耐心,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毅力,所以用“锲而不舍”。
第四空,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根据文意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屡受挫折而不屈服,而没有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意思,所以用“百折不挠”。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一味等待、无所作为”的意思可知这两个词语前应用表否定的词语,排除A、D两项;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一般用“而是”,“却是”是指前面的事情没有做,而反悔。排除B项。
故选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人们短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________,操作过后即行遗忘;________,就须在这一系统内进行加工编码,然后才能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________,易被我们意识到,但得不到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
【答案】
(1).
对该事物进行某种操作
(2).
如果有长期保持的必要
(3).
并赋予一定意义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空前“人们短时记忆某事物”可知记忆的对象是“某事物”,根据空后“操作过后即行遗忘”可知是对该事物进行某种操作,从而得出答案。
第二个空,根据空后“就须在这一系统内进行加工编码”可知这是一种假设情况,可得出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根据空前“操作过后即行遗忘”和空后“然后才能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可得出假设内容是长期保持的必要,从而得出答案。
第三个空,根据空后“易被我们意识到”可知此空需补充信息易被意识到的条件,根据空后“但得不到复述时”可知复述需要理解内容,即赋予一定意义,从而得出答案。
21.
仿照下面的小诗,另选意象,写一首短诗,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
绿草
不断地消逝,又不断地再生,
似乎,你永远是一个婴孩,
在大地轻柔的摇篮里,
做着希望的梦,无边无际的绿色的梦。
【答案】雪
不断地融化,又不断地飘落,
似乎,你永远一个精灵,
在大地温暖的怀抱里,
做着希望的梦,一望无垠的丰收的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本题仿写时学生要注意写作对象是一种意象,可以选择雨、雪、风、月、海、山等意象。文体是写一首短诗,在句式上要体现诗歌的特点:饱含真情、联想自然、跳跃自如、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因为是仿写题,考生要注意句式还要与示例基本相同,比如“不断……,不断……”“似乎,你永远是……”“做着……的梦,……的……的梦”。在修辞上要注意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推开心窗去眺望,阳光洒进湖水。”伴随着少年轻轻吟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出现在人们眼前——壮美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国画、韵味醇厚的京剧……这是《2035是这young》(由中国青年报社、QQ音乐联合出品)音乐短片中的场景,从青年视角勾勒出的2035年轮廓。歌曲特别邀请了时代少年团,视频中不仅有他们的倾情演绎,还有工人、创业者、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年轻人的身影。
在音乐短片中,时代少年团7名成员各自绘制的画都是一块拼图:京剧、航空航天、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等,分别代表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对外开放、乡村振兴7个主题,拼接成一幅2035年蓝图。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我与2035年蓝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2035年,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们迈向2035年崭新征程的新起点。时代潮头上,梦想正启航。以青春之奋斗,创造青春之中国,最美青春遇见伟大时代,吾辈心潮澎湃。2035年,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奋斗需明确目标。人无目标,何以前进。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实现2035年宏伟蓝图是全党全民族目标,也就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目标。当然,人各有志,社会分工也不尽相同,但崇高理想总是相通的,诚如上述人们所希望,让国家强大不被“卡脖子”,让中国GDP超越美国,这些看似宏大,却与每个平凡之“我”的贡献密不可分,对每个人来说,关键在于以国家强大为最高理想,变个人美好憧憬与期待为奋斗目标,并融入国家大理想、大目标。这样,有目标,才能有奋斗前进的动力。
奋斗需脚踏实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不来,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最后还需用奋斗的行动去实现。2035年,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不管是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还是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青年村干部;无论是在写字楼中伏案工作的年轻白领,还是在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递小哥,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总能打拼出一方天地。所以,即将实现的全面小康社会,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现2035年愿景目标亦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奋斗不止。
奋斗需高度自觉。归根结底,实现目标不能等、不能靠,唯有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当知,2035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时代,在世界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无论于国家和个人,一切都是瞬息万变,机遇把握不好很容易失去。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任何慢待时间者,无异于将机遇拱手让人。更何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没有积极奋斗的高度自觉,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也等不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再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是一个循序奋斗的过程,向着2035年的美好远景目标出发,马不停蹄,奋斗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一刻不能停。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实现五中全会面向2035年擘画的崭新蓝图,特别需要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2035年,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材料以一首叫做《2035是这young》的音乐作品引出两个关键词“青年”和“2035”,并且把“2035”具体到“京剧、航空航天、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给出了2035蓝图有关的“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对外开放、乡村振兴7个主题”。从“我与2035年蓝图”的主题中可以看出,出题者是想告诉我们: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构成了作文基本的立意。文体没做过多限制,只要与表达的主题适合即可。同时,鼓励文体创新。这是一道时代感很强的题目,行文时注意紧扣时代的脉搏,引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进行论证分析。
【立意】1.我与未来有个约定;
2.春秋鼎盛年,经天纬地事;
3.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素材】1.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2035年的美好蓝图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当此之时,正需要我们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35年的我们正是祖国的栋梁,我们要做好准备,握着时代交给我们的画笔,用青春和激情绘就2035年中国的新蓝图。我们要担着新的使命勇敢前行,将自己的青春、梦想与国家连在一起,让我们的祖国永葆青春。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把自己融入时代的长河,掀起阵阵巨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3.
2035年,你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你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你一定是先进强大的,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你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