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12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到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l月)
材料三:
材料四:
11月24日上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论坛。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首先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 材料二表明在“双ll”农产品在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C. 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D. 材料三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逐年上升,尤其在2015年增长迅猛。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B. 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C.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为了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传统农业必须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3.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综合以上材料,请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答案】1. C 2. D
3. (1)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2)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3)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4)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5)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6)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学生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中,C项,曲解文意,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故选C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中,A项,扩大范围,材料二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B项,张冠李戴,“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原文为“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C项,无中生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于文无据。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评价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原文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可以结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传统的农业已经不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模式融合、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 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 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北京
①从塞外山川走进北京,我只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虽然以前来过几次,但是却没有这次那么真切。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了紫禁城的气势恢宏,颐和园的幽静典雅,八达岭长城的大气磅礴。但是,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北京街头的人头攒动和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
②穿行在由钢筋和水泥组成的大森林里,看见的只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
③走在北京的街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到处走动。“大麻花,刚炸的大麻花。”想起来了,原来县要寻找儿时来北京的那种感觉。“冰糖葫芦,磨剪子来戗菜刀”,儿时,在北京玩耍时听到的叫卖声此时却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还那些走街串巷的叫买声,现在已经变成了外地人的身影,夹杂着各地方言的叫卖声变成了另一首交响乐。
④曾记得,儿时来北京的时候,到处都有的大杂院成了北京难得的景。那些生活在北京大杂院的人们,谁家有个什么事都能彼此有个照应。可是现在到处都是的高楼大厦里,有的只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现如今,曾经成为北京一景的四合院,想看的话只能到北影的影视基地了。
⑤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现代化的程度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媲美,无论是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还是英国的伦收。可是,走在北京的街头总觉得这座城市缺少了这些国际化大都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一些东西,一种这座城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
⑥记得,上次在北京朝阳区青年路附近工作时,一有时间我就会跑到附近的社区去看那里的房子。姚家园附近的老四合院那时还保留着,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听这里的住户介绍自己住着的房子时,自己的心情也会被他们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染了。“这房子可是当年某某王公贵戚的房子,你瞧瞧,这房子我敢说再过多少年它也是咱老北京的一景。”这些住户,可能时间长了也沾上了皇族贵气的气势了吧!说话的时候总带着一副豪气冲天的架势。可是当他们说到这些古房子将要被拆掉的时候,都显露出一种难言的无奈。
⑦在市区里工作和生活,如果想听到地道的老北京话是很难的,地道的老北京人现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虽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也在竭力的模仿,可是老北京方言的那种韵味却是无论怎么样也学不来的。
⑧每年的正月,北京的地坛和一些其他地方总要举办大型的庙会。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没有时间去逛逛。听去过的同事说,那里汇集了所有老北京最传统的东西。吹拉弹唱,各色小吃,老天桥耍把式卖艺的绝活也在庙会上亮相了。可是等这庙会一过,这些最传统的东西又淹没在现代化的海洋里。记得这座城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国际上有些专家就对这座城市的建设产生过质疑。因为现代化的东西太多了,让这座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所以……
⑨“西四牌楼、甜水园、天桥、东四牌楼……”这些老北京原有的建筑现在只能从地名上找到了。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关帝庙是一座很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因为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着,所以也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⑩以前来北京的时候,看到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总觉得很新奇:看到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总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可是这次再来北京的时候,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海淀,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不知道为什么总想找回以前的那种感觉。
⑩这次回老家以前,我曾经去过前门大街附近,大栅栏那里的住户是幸运的。那里成了老北京人最重要的聚居地,最近的城市规划让这里的原住人口留了下来。那些古房子也本着修旧如旧的样子保留着,看着那些老房子,听着那些儿时听过的方言,仿佛又让我找回了儿时的感觉,找回了古都本来就有的特色。“硬面饽饽,冰糖葫芦,萝卜赛梨,磨剪子来戗菜刀……”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到的不仅是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更有钢筋水泥、人头攒动、汽车往来的大城市的气息。
B. 文章④⑥两段回忆过去大杂院里人们的热情和住四合院人的自豪,与现在的消失形成对比,说明老北京的特色逐渐从生活中消退。
C. 北京“申遗”被国际专家质疑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现代化的东西太多,将老北京的原有的特色淹没了,比如西四牌楼等地名的消失。
D. 老道的京腔京韵如今也很难听到,外地人怎么也学不来北京方言的韵味,大栅栏那里的老房子和方言又让作者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5.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发现如今北京与过去的记忆有哪些不同?
6.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北京“缺少”“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4. A 5. 记忆中北京,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着丰富的文化沉淀和底蕴。人与人之间和谐温馨;而现在的北京灰蒙蒙的天空,车水马龙,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大厦用冷漠的气息取代了昔日的欢歌笑语、吹拉弹奏;少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少却了街坊邻居的嘘寒问暖。
6. 缺少的北京的特色:作为古都的北京,应该保留住古都特有的风韵——古色古香,而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渐次消亡;缺少的是人与人之间温馨和睦的关系,代之而起的是冷漠、老死不相往来的窘状。作者的态度,对记忆中的北京文化和氛围的缅怀、感受;同时,希望北京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能尽可能的保留自己古都的特色。我们应该做的是政府及文化文物管理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措施,大力保护、修缮古都的传统文化遗产;全民应增强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从原文“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了紫禁城的气势恢宏,颐和园的幽静典雅,八达岭长城的大气磅礴。但是,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北京街头的人头攒动和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也就是从历史文化名城到“人头攒动和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作者用的是“但是”,表示意思的转折,而不是递进“更有”。而且通览全文,对逐渐消失的具有传统风韵的文化渐次消失,作者是缅怀和感伤的,他的写作目的不是讲北京的都市气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回答,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发现如今的北京与过去的记忆有哪些不同?“穿行在由钢筋和水泥组成的大森林里,看见的只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可是现在到处都是的高楼大厦里,有的只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现如今,曾经成为北京一景的四合院,想看的话只能到北影的影视基地了”是北京的现在;而“儿时来北京的时候,到处都有的大杂院成了北京难得的景”“听去过的同事说,那里汇集了所有老北京最传统的东西。吹拉弹唱,各色小吃,老天桥耍把式卖艺的绝活也在庙会上亮相了。可是等这庙会一过,这些最传统的东西又淹没在现代化的海洋里”等文字是讲北京的昔日。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充满人文气息的大杂院、庙会上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喜爱,对现代化都市在发展进程中越发缺少的文化沉淀、温馨的人际关系的叹惋。总之,先找出相关今昔对比的语句,简单分析提炼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题干要求回答,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北京“缺少”的“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你怎么看?首先审题,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分析;其次,明确三个小问题:“缺少”了什么?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怎么看?从“姚家园附近的老四合院那时还保留着,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听这里的住户介绍自己住着的房子时,自己的心情也会被他们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染了”“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关帝庙是一座很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因为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着,所以也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国际上有些专家就对这座城市的建设产生过质疑。因为现代化的东西太多了,让这座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等语句,可概括出缺少的是:北京的特色。没有古城的古色古香,没有了胡同、四合院时代的浓郁的人文气息、人间温情等等。作者的态度,对昔日北京生活场景的缅怀和对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冷漠的伤感。我们应该做的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要积极保护、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举措,来抢修、保护,修缮等等。
【点睛】如何把握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羽
A. ①⑦/②③①⑩/④⑤⑧/⑥⑨ B. ①②⑦/③⑥/④⑤⑨/⑩⑧
C. 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D. 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8.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 何陋之有?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7. C 8. A
9.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像兄长一样” ;②“头发上指”中的“上”,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向上”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像翅膀一样”。
③“籍吏民”中的“籍”,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登记” ;⑧“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驻军”。⑩“范增数目项羽”中的“目”,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递眼色”。
④“群臣怪之”中的“怪,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译为“以……为怪” ;“”⑥ “太子迟之”中的,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译为“以……为迟”。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动词活用作使动,译为“使……活” ;⑨“烛之武退秦师” 中的“中的“退”译为“使……退”。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题干要求选择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夫晋,有何厌”?
A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为大王为此计者谁?”
B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
D项,宾语前置句。“有何陋”?
故选A。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
该句的采分点:“者……也”表判断;“故”,特意;“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上;“非常”,古今异义词,译为“意外的变故”。
【点睛】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参考译文: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陈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 “超擢”指超越一 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 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A.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 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画浪线的句子译为:他(潘耒)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
“上书总裁”一句,意思完整,主语是“潘耒”。另外“言”作 “要义八端”的谓语,因此只能在“总裁”后断开,不可在“言”后断开,从而排除CD;“总裁善其说”,“善”是意动用法,“”认为……善,“其说”是“善”的宾语,因此必须在“其说”后断开,不可在“善”后断开,从而排除A。“令撰食货志”的主语也是总裁,其前应断开;“兼他纪传”和“令撰食货志”并列,其前应断开。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布衣”指平民,并非指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故称为“布衣”。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曲解文意,“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可见并无师承关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该句采分点:“夫”,发语词,表议论;“宜”,应该;“导”,引导;“乃”,竟然;“岂盛世事”,固定句式,表反问。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著。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潘耒恢复原来的官职。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著有《遂初堂集》。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臣及潘耒最为出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 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 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 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 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 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15. 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
【答案】14. AC 15. 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深,烘托出隐者的高古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为侧面描写巧妙设置缘由。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与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纯用白描,用笔俭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自己的动作描写,借自己的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不拘俗格(洒脱、豪气);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表现出隐者的飘逸绝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选择 “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A项,“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表述不准确,通过题目“寻广宣不遇”来看,这首诗是诗人李益来到红楼院,恰逢广宣外出,不得入内,“在门外”观赏院内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C项,“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的理解牵强附会,并不一定表现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此处只是表示对苍翠多姿、幽深峭拔的竹子的喜爱。
故选A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的能力。做这种题必须先把试卷上的诗词读懂,具体而言就是读懂作者的情感、读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从鉴赏的层面把握其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同时,要比较的对象是教材中的诗词,这说明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学习。课内学得扎实,课外的迁移能力。两首诗都是“寻隐者”而不遇,本诗是写“寻广宣不遇”,没有正面描写,只能通过作者进行侧面衬托。最后一句“遣向邻房觅户钩”,诗人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了广宣的洒脱。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主要通过与童子的对话表现隐者。另外,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还通过自己的动作描写;贾诗对环境的描写纯用白描。总之,结合文本分析,比较不同文本的不同点要善于从情感的抒发、表达技法的差别等角度去把握。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小题,9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雨巷》)
(3)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_______。(《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流言,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到了颓圮的篱墙 (3). 走尽这雨巷 (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 以其无礼于晋 (6). 且贰于楚也 (7). 荆轲和而歌 (8). 为变徵之声 (9).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万类霜天竞自由”(其中“万类”呼应了题干 “概括湘江秋景”,注意“竞”字的正确书写);“颓圮”(坍塌的意思);“笙箫”(是管乐器,所以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的“萧”);“无礼于晋”“贰于楚”(正是秦晋围郑的原因);“变徵”(五音之一,声调悲凉凄怆);“尤”(“尤”副词,特别的意思)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 ,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 的。它只供应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 4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 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 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 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 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 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 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 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题干要求 “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不胜枚举”:意思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足”指充足、足够。语境是说“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此处选“不胜枚举”更适合,从而排除BC两项。 “别具一格”: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辟蹊径”:意思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语境是说这一家咖啡店无疑是其中最具风格的,故此处填“别具一格”,从而排除D项。“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多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语境是说“教育和训练干预”是比较有效的办法。“不厌其烦”:解释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意思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最后一空的语境是说“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也就是要有耐心,从而选“不厌其烦”。?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本题括号前面的句子“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既然“不够”,那还需要其他东西。ACD三项都阐释了“仅有爱心和宽容”带来的不良后果,B项,从正面强调了除了“爱心和宽容”,更需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悉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的结构,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择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病因主要是搭配不当,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A项,搭配不当,“改善”和“能力”不搭配故A错误。
B项,搭配不当,“改善”和“能力”不搭配;“提升”和“能力”不搭配;“乃至”连接并列词语,用在这里不合逻辑。故B错误。
D项,搭配不当,“提升”和“能力”不搭配;“乃至”连接并列词语,用在这里不合逻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尤其是深夜,满城的灯火已经冷落,却依旧托出它高肃的轮廓,仍在那上面,护佑着梦里的千万信徒。
②下雨的日子它仍在天边,撑着比中世纪更低压的阴云,黤黯的魁伟依旧挺峭,只是隔雨看来,带了几分凄清。
③三访西班牙,最称心的一件事,便是我在进香客栈的房间高居八楼。
④白昼或是夜晚,晴日或是阴天,幢幢的塔影永远在那里,守着这小城虔敬的天空。
⑤西望全城,一片橘红色屋顶的尽处,正对着那千年古寺黑矗天际的双塔。
A. ⑤③①④② B. ③⑤④②①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考生应先浏览五个句子,明确这段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段话是写景性的文字,故应关注写景的顺序。第③句引出地方“西班牙”“进香客栈的房间高居八楼”;第⑤句从总体上写景,“西望全城……”,这两句总领语段,故应放在开头;④句中的“幢幢的塔影”与第⑤句中的“双塔”相连接;第④句中的“白昼”“夜晚”“晴日”“阴天”决定了①②的顺序。对于排序题,答题方法如下:首先要感知语意内容,把握文意的连贯性。1.整体把握,了解语段或句子的中心语意,或找中心句(文眼句),或归结各句语意,把握整体主题或主旨。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调整,最后整体排列,依据语意的连贯性,把握语句的衔接。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二十四节气是充满劳动人民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二十四节气中,①____,比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等。由此说来,小满这个节气,②____。可是小满之后是芒种,并没有大满这个节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有“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说法,忌讳“太满”“大满”,所以③_____。
【答案】 (1). 很多节气是大小相对的(或者大小关联、大小对应) (2). 对应的应该是大满 (3). 节气中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填写第一处要根据下文所举例子,“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等”中涉及“小”和“大”的对举;第二处前文“由此说来”表明本处也应该是从小和大的关联来作答;第三处“所以”提示本句应是上文的结果,“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都是在暗示没有“大满”。
点睛:所谓“嵌入式连贯”即通常被称为补写题,即已经给出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这类题目往往与扩写、仿写合并考查。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确定相邻句入手作答。
四、写作(60分)
22.作文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这类词语会使人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你或周围的人课外的读书方式也许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而读书的感受可能也是丰富独特的,请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1)必须写记叙文体。(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读书的故事
人们常用“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故事来激励后辈读书人。读书可以怡情,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今天不讲大人物的读书故事,讲讲我的小妹妹的读书故事。
我妹妹特别喜欢别人称呼她“小书虫”,她觉得那样才能与爱读书的姐姐相提并论;她说羡慕“我”的生日,因为“我”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世界读书日——4月23日。
小妹,从何时与读书结缘,我回答不上具体的日期。但印象中几件与读书相关的事件却清晰可触,恍如昨日。还记得在老房子里居住时,她扶着床头摇头晃脑口里不停地叨咕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多么神奇而惊异的感觉呀!要知道,我只是在她晨醒或入睡前给她读了几遍,她便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表达在口头上。
我们姐妹俩相处的日子总是充溢着感动,流淌着幸福,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宝贝呀,让我如何不爱她!刚刚学会说话的她,就把《三字经》当成了她的童谣儿歌了。你说可爱不可爱?
三周岁生日,她是在医院度过的,那是一段最难熬的日子。妈妈打电话说小妹看到医护人员就心生恐惧,大声哭泣。我灵机一动,拿了一本儿的《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书去医院。那段日子,这本小书就成了她的“镇定剂”和调味剂。后来,我又给她带了几本看图识字之类的书去。由于有书作伴,她非常配合治疗,不久我那可爱的小妹带着白衣天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摞书,“胜利”归来。
从那以后,书籍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书房静静地品味书香,成了我和妹妹日常生活中最神圣的时刻。最美好的光阴,就是她在书房席地而坐,看着她自己喜爱的书,晃着小脑袋,还奶声奶气地轻声念着,真正的是津津有味。下面的情景是我的日记摘录:
小妹读《跳舞》时,由于识字量不够,不算流畅准确,但断断续续地读完时,她自己却被浓浓的父爱感动得落泪了;读了《爱的教育》,小妞感动于各色人物的浓浓深情——师生情、亲子情、爱国情……我想,这样的情感必会滋润到她的心灵,使她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读了《诗经》的部分名篇,小小人儿非要从里面给自己找个雅号。《子衿》《关雎》成了她日常吟唱的歌词曲目。
是啊,岁月不居,小妹朗朗读书声里渐渐长大,读书的内容和书本厚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方式也由在爸妈和我的帮助下完成,变成了她读我们一家人来听。从各类绘本到《昆虫记》《百问百答》《米小圈》系列图书,到《童年》《夏洛的网》《爱的教育》……书越来越厚重,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小妹透过书本看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了。
歌德说:“读一本好节,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现代生活节奏在加快,在这喧嚣的世界,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精神桃源,来安放躁动不羁的灵魂。静心苦读,持之以恒,必能陶冶性情,提升修为。深深地祝福像小妹一样热爱读书的人儿,一路有书香作伴,成就诗意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由几句材料引入。话题是讲“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题干问“这类词语会使人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题目的重点是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简言之,话题是“读书,阅读”;命题方式是全命题作文,规定了文体必须是记叙文。所以写作的时候要紧扣记叙文的六要素,写出读书的情节、生动的细节,恰当精练地展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阅读的镜头,可以对其神态、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致地描绘。
立意角度:
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用有趣的书吸引学生;更要读好书,具有真善美的书。
3.“终身学习”是时下的倡导的口号。爱上阅读,爱上书香,提升自我的修养和人格。
素材积累:
1.第三季总冠军快递小哥雷海为说:“十三年前的刻苦读诗、背诗,能够在十三年后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来参与这场诗词的盛宴,跟大家一起互相交流,一起学习,一起分享,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2.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景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如,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呜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把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说得透彻明了。
4.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一个萝卜一个坑”,静静看书、认真思考、埋头苦读……
结构层次:
此次作文的话题是“读书,阅读”。这和我们时下倡导的“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命题人的意图,通过讲述自己或他人喜欢阅读的故事,引领大家爱上阅读,用书香作伴,进而掀起全民读书的热潮。结构方面,由于是记叙文,就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开篇引用一些名人名人,引出读书的话题。然后重点记叙嗜好读书的人的故事,通过他看书阅读的时候的言行举止、神态外貌的具体描摹,展现他喜爱阅读,陶醉其间。通过取得进步,比如作文获奖,参加知识竞赛崭露头角等来说明读书给他带来了愉悦。文章最后,希望更多的人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爱上阅读,诗意地栖居。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