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碰撞 (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4 碰撞 (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6.4 碰撞
一、碰撞分类
1、碰撞过程:
开始接触

形变最大

开始分离


动能转化
为势能

势能转化
为动能
速度相等
⑴碰撞过程有两个阶段:压缩阶段;恢复阶段。
⑵碰撞过程中有三个特殊状态:开始接触、形变最大、即将分离。
2、碰撞种类:
⑴弹性碰撞:
定义: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物体能完全恢复形变
特点:①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②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相等。
③碰后两物体相互远离,且速度不同。
⑵非弹性碰撞:
定义: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部分弹性形变,物体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原状。
特点:①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②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的损失;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
③碰后两物体速度不同,且一定相互远离。
⑶完全非弹性碰撞:
定义:碰撞过程中发生完全非弹性的形变;碰撞过程只有压缩阶段,没有形变恢复阶段。
特点:①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②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最大;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
③碰后两物体相对静止,速度相同。
二、动、静两小球的弹性碰撞
1、概念:
入射小球:碰撞前运动的小球,通常用m1表示。
被碰小球:碰撞前静止的小球,通常用m2表示。


m1
m2
V0

2、基本方程
说明: ⑴方程中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V1的正、负表示方向。
⑵方程组的解法 与公式识记的方法。
3、基本规律:
⑴当m1注:此条件仅适应动、静两球的弹性正碰的情况。
⑵当m1=m2时,V1=0,V2=V0,两小球速度交换,此结论不仅适应动、静两小球弹性正碰情况,对两球碰前都有速度的弹性正碰也适用。
⑶动、静两球碰撞过程中,入射小球的动能一部分传递给了被碰小球,两小球的质量越接近,动能传递越快。两球的质量相等时,入射小球动能减为零,动能传递为100%。
⑷当m1 << m2时,V1 ≈ -V0,V2≈0,
弹性小球与墙壁、地面的碰撞属于该种情况。入射小球无动能损失。
⑸当m1 >> m2时,V1 ≈ V0,V2 ≈ 2V0。
网球、兵乓球运动员用拍击球可看作此种情况,入射小球无动能损失。

即时应用:网球以速度v1水平飞来,运动员挥动球拍以速度v2迎面将网球击回,求网球被击后的返回的最大速度。
2v2+v1
4、两球均运动时的弹性正碰
⑵记忆方法:根据动静两小球的公式来识记:第一项m1为入射小球的速度;第二项m2为入射小球的速度。
注:⑴公式规定v1为正方向,v2、v/1、v/2均带正负号。
⑶在一条直线上的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即:v1-v2=v/2-v/1
即时应用:如图所示,两小球迎面发生弹性正碰。已知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3kg、m2=2kg、碰撞前两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2m/s,v2=1m/s。求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取向右为正方向,则:
v1=2m/s,v2=-1m/s。根据:
5、类似的弹性碰撞:
如下图,忽略一切阻力。

特点:⑴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⑵系统动量守恒或水平方向动量。
⑶相互作用时间较长,作用前、后系统动能相等,可看做弹性碰撞。
⑷从开始作用到相对速度为零的过程可看做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的动能最小,势能最大。
二、完全非弹性碰撞
1、基本方程:
m1V1+m2V2=(m1+m2)V
说明:
无论两物体如何相互作用,只要相互作用后,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均可看作完全非弹性碰撞。如:用绳子连接的物体,绳子绷紧的过程;子弹射入木块内;物体落入小车中等。
三、动、静两小球的非弹性碰撞
1、基本方程:
四、任意两物体碰撞遵循的规律:
1、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2、动能不增加:


3、速度符合实际:
碰前:两物体相互靠近;
碰后:两物体相互远离或相对静止。
说明:上述三点是判断两个物体是否能否发生碰撞,和碰撞后的两小球所处的可能状态基本依据。
4、两球碰撞后的速度取值范围:


m1
m2
V1/

V2/


m1
m2
V1

V2
碰撞前
碰撞后
5、多球碰撞
如图:多个小球并排挨着放置,小球A向右运动,先与小球1碰撞,小球1再与小球2碰撞……逐个碰撞下去。








1
2
3
4
A
视频:多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的碰撞



即时应用:如图,两个弹性小球紧挨着沿同一竖直线自由下落。落在水平弹性地板上,分析球与地板、球与球之间是如何碰撞的。设上面小球的质量小于下面小球的质量。
五、散射
1、定义:一束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相互作用后,向各个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散射。
如:光的散射现象。


2、说明:
⑴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作用,实际上是微观粒子与组成物体的微粒碰撞,由于体积小,发生正碰的概率极小,故多数粒子在碰撞后飞向四面八方。
⑵研究碰撞后粒子的运动方向,可以获得与物质微观结构相关的许多信息。

例题1:质量相等的A、B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方向运动,A的动量pA=9kg·m/s,B的动量pB=3kg·m/s,当A追上B与B发生正碰。则碰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为:( )
A、pA=6kg·m/s; pB=6kg·m/s。
B、 pA=7kg·m/s; pB=5kg·m/s。
C、 pA=2kg·m/s; pB=10kg·m/s。
D、 pA=-2kg·m/s; pB=9kg·m/s。
A
例题2:小球1追碰小球2,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1=5kg.m/s,P2=7kg.m/s。正碰后小球2的动量P2/=10kg.m/s,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是:( )
A、m2=m1; B、m2=2m1
C、m2=4m1; D、m2=6m1
C
解:由动量守恒有: P1/=2kg. m/s
由碰前速度符合实际:
故有:m2>1.4m1。
由碰后速度符合实际:
即有:m2<5m1。
由碰后动能不增加有:
即有: 。
综合有:

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竖直平面内固定有光滑的1/4圆弧轨道AB,轨道A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从轨道A端沿轨道滑上小车,由从轨道B端离开小车。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小球从B端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
B、小球从B端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
动,越过小车后落在小车的前面。
C、小球从B端离开小车后,离A端的
最大高度差为h=V02/4g。
D、小球从B端离开小车后,一定还会
落回小车,并再从A端离开小车向右做平抛运动。
C
例题4:如图所示,小车的上面是突起的两个对称的光滑曲面组成,整个小车的质量为M,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质量为m小球,以水平速度V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到达小车的最高点后,又从沿另一个曲面滑下,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滑离小车时,小车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B,小球在滑上曲面的过程中,
对小车的冲量大小是mv。
C,小球和小车作用前后,小
车和小球的速度均没有变化。
D.小车曲面的竖直高度:
CD
例题5:如图所示,两物块重叠放置,从距离地面h=5m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假定所有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B碰后静止,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A、B均看做质点。则有:( )
A、h/=20m B、h/=10m
C、mB=3mC D、mA=2mB
AC



h
A
B
例题6: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3kg,分别以vA=10m/s、VB=5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求两球发生正碰后速度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大?
7m/s≥VA≥4m/s;9m/s≥VB≥7m/s
例题7: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用轻质弹簧相连,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的质量为m,小球B的质量为2m。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两小球静止。现瞬间给A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速度v0,求:
⑴A、B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势能。
⑵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两小球的速度。
⑶弹簧第二次恢复原长时,两小球的速度。
例题8:在足够长的水平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m=0.5kg的圆环;一根长L=1m的轻绳一端拴在圆环上,另一端系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如图所示。现有一颗质量m0=20g的子弹以v0=1000m/s的水平速度射穿木块,子弹穿过木块后的速度v=200m/s,不计空气阻力和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求:
⑴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⑵木块第一次回到最低点时的速度。
⑶木块第一次回到最低点时杆对环的支持力。
例题9: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例题10: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其模型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1、2、3、…N,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个球的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k<1),将1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号球碰撞,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1)设与n+1号球碰撞前,n号球的速度
为Vn求n+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2)若N=5,在1号球向左拉高h的情况下,
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h(小于绳长),
问k值为多少?
(3)在第(2)问的条件下,悬挂哪个球的绳
最容易断,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