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等比数列前n项和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等比数列前n项和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1.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案总序号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课时教学 侧重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及应用; 2.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关系; 3.学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主要任务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的推导;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关系。
评价任务 1.完成“问题”,评估目标1、目标2. 2.完成例题,评估目标3.
学习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教材、课时教案、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及应用; 2.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关系; 3.学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重难点.
复习回顾 1. 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问题1:为等比数列, 请完成下表除外的所有项 2. 等差数列求和 问题2: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 回顾已学知识,为本课后续做铺垫,建立类比的思想
情景引入 故事引入: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以故事情境切入,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接触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
自主探究 问题3:请求小麦的总粒数 等于多少 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 讨论1:如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 讨论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 利用情境导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依次给出讨论1、讨论2、讨论3,,学生先回答,教师再具体讲解.引出本节重点,强化理解本节课主要方法----错位相减法。
典例解析 例1.在等比数列中, (1) (2), 例2.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工作,试用期过后,老板对这位大学生很欣赏,有意留下他,就让这位大学生提出待遇方面的要求,这位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让老板选择,其一:工作一年,月薪五千元;其二:工作一年,第一个月的工资为20元,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是上月工资的2倍,此时,老板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于是他们之间就订了一个劳动待遇合同。请你分析一下,老板的选择是否正确 例1代表数列从推导递推公式到运用求和公式的方法与步骤. 例2代表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证明,强化了本节的作差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课堂练习 练习:,,…的等比数列 (1)求前项的和? (2)求第4项到第8项的和。 拓展练习: 1. 在等比数列中,, ,且前n项和,求及公比 2. 等比数列中,,,,前项中值最大的项是54,求其通项公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学生错误并及时纠正. 两个拓展练习题在例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
课堂小结 (1)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2)我们运用了哪些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 系统梳理整节课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必做题:教材P34练习1.2.3 选做题:教材P34练习4 巩固深化.
板书设计 (问题1) (问题3)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例1) (例2) (练习、拓展练习) (讲课草稿演算区) 展示课堂教学重点和例题示范,解题思路.
课后教师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