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了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体健康,体验生命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像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生阅读本章引言,思考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2.排便是不是排泄 排遗与排泄有何不同 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 主要途径是什么? 生回答师强调设疑: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 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师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和模型,生阅读课本第80页,结合挂图和模型小组内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各有什么功能?2.尿是在哪儿形成的 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 有哪些血管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学生交流,明确答案2.学生提出存在的疑问,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师引导补充3.师强调:(1)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从上往下依次是--------。(2)入肾的血管是------,其内流的是------;出肾的血管是-------,其内流的是-------。二、 尿的形成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生阅读课本第81、82页,根据彩图,小组内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形成尿的器官是什么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什么 是由哪三部分组成的?3.每个肾脏有多少肾单位?人体内有多少肾单位?4.通过观察彩图,你能将以下几个结构用箭头连起来吗?肾小球 肾小管处毛细血管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囊 出球小动脉 肾静脉 肾小管5.具有过滤作用的是什么结构?该结构可以将血液中的什么成分过滤出来?血液被过滤后则形成了什么液体?该液体的形成部位是哪里 6.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什么结构?该结构可以将原尿中的哪些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7.尿液的形成部位是哪里?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8.尿液与原尿主要的成分区别是什么?血液(浆)与原尿主要的成分区别是什么?9.尿液形成以后排出体外,需要依次经过哪些器官?10.人体排尿有哪些意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学生交流,明确答案,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间讨论2.生提出存在的疑问,先让生尝试回答,师引导补充3.生讨论完成课本第82页资料分析题4.师强调:(1)识记各个结构名称,可以参考它们的形状。(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2)血液从入肾到出肾依次经过哪些结构?其间发生了哪些变化?(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3)从血液到尿液,需要依次经过哪些结构 其间发生了哪些变化?视野拓展,感悟提升例一:下表是正常人血液、原尿、尿液中的主要物质常数的比较表,请据表分析作答。成分 样品A 样品B 样品C蛋白质 0 7~9 微量葡萄糖 0 0.1 0.1尿素 2.0 0.03 0.03无机盐 1.6 0.91 0.91(1)样品________是原尿,它与样品B比较,几乎不含________。(2)样品________是尿液,它与样品B比较,________和无机盐的浓度明显要高。(3)样品A与样品C中的物质含量明显不同,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造成的。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尿液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两个过程即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过程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而伴随着成分的变化分别形成了原尿和尿液,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数字,关键是找到数字的之间的不同点,再依据所掌握的尿液形成的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生先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师后明确答案:(1)C 蛋白质 (2) A 尿素 (3)重吸收例二: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标号___________。(2)图中标号④末端内的液体与标号③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_____。(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 L是由于图中标号①的作用,而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是由于图中标号[ ]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作用。(4)在某病人的尿液化验结果中,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你认为可能是图中[ ]___________出现了病变。如果病变非常严重,造成了肾衰竭,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保证尿液的正常形成和排出。生先讨论,师引导解决巩固训练,自我检测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排泄 ( )A.水 B.尿素 C.粪便 D.二氧化碳2.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道B.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道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道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道3.肾脏通过过滤作用产生的原尿最初进入到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收集管 D.肾小球4.人体尿素含量最低的血管是 ( )A.肾小管 B.肾动脉 C.肾静脉 D.出球小动脉5.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6.在下列哪种液体中可以找到尿素: ( )血浆 原尿 尿液 汗液A. B. C. D.主要成份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质 8.00 0.03 0.00A 0.10 0.10 0.00无机盐 0.72 0.72 1.10B 0.03 0.03 1.807.下表是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如下数据。请分析:⑴表中A可能是________,B可能是______。⑵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变化,说明了肾小球的____________作用。⑶A物质在肾小囊中存在而在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____________作用。⑷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8.下表是对某高校初三学生进行体检后,发现部分同学被检测指标出现异常(-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据表分析回答:样品 检测项目 部分学生检测结果 正常参考值范围甲 乙 丙尿检 葡萄糖 - - - -蛋白质 ++ - - -红细胞 + - - -水 95 96 95 95~97(g/100ml)无机盐 1.4 1.2 1.5 0.9~1.6(g/100ml)尿素 1.9 1.8 2.0 1.8~2.0(g/100ml)血检 白细胞 6.8 5.3 13.0 5.0~10.0(×109个/L)红细胞 4.8 3.0 5.1 3.5~5.5(×1012个/L)血红蛋白 130 80 140 110~160(g/L)(1)甲的尿液中出__________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__________________处。(2)医生依据乙血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都偏低,判断他可能患有__________。从平时的饮食方面,你给他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自述体检时扁桃体发炎,至今“嗓子”还疼。血检显示__________,说明炎症仍存在,还需继续治疗。梳理总结,反思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排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泌尿系统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尿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