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
(二)教学难点
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上节课学生学习了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打吊瓶”生活情境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关注物质在血液中运输的途径,接着以“一个红细胞的旅行”作为切入点,借助视频、动画、动图等媒介,帮助学生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获得直观感知,继而引导学生尝试构建血液循环的图像模型并完善,帮助学生对血液循环产生深层次的认知。再进一步通过分析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由此突破难点。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介绍高血脂症的危害和预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并鼓励学生通过居家监测脉搏和血压的方式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树立健康生活、关爱家人的观念和意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 联系学生熟悉的“打吊瓶” 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在肺炎病人的手部静脉注射的药物是如何到达肺部发挥作用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联系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后续组织学生分析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作铺垫。
初建模型 【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血液循环的论述, 后来科学家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使血液循环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学生认真聆听,并阅 读 书 本 《科学家的故事》。 通过介绍血液循环的科学史,帮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发现,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教师指出,血液的循环有 赖于血液运输的动力泵—— 心脏。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用简图来表 示心脏的基本结构。提出问 学生回顾心脏的基本知识,学习心脏简图的表示方式 回顾旧知,巩固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
题: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 从而引入体循环和肺循环。 情境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体循环》,尝试写出这个红细胞的旅行线路。 教师结合自制动画,帮助学生写出红细胞的旅行线路, 指出,像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就叫做体循环。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实线箭头和文字画出体循环的示意图。 情境 2:如果这个红细胞再次从心脏的右心室出发,经过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 它又会经历哪些路径呢? 请同学们继续带着这个问题观看第二个视频,尝试写下红细胞的第二次旅行线路。教师结合自制动画,帮助 学生写出肺循环的途径,并引 导学生尝试用虚线箭头和文 并 思 考 问 的管道系统概
题。 念,从而顺利引
入到血液循环
的途径的学习。
化抽象为
学生根 具象,通过创设
据视频尝试 — 个红细胞旅
写出红细胞 行的情境,结合
的两次旅行 自制动画,让学
线路,根据 生清晰地掌握
老师的指引 体循环和肺循
修正线路, 环的途径,并尝
并画出体循 试初步建立体
环和肺循环 循环和肺循环
的示意图。 的图像模型。
字画出肺循环的示意图,初步完成模型的构建。 教师小结,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血液是可以循环流动的,并且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心脏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带领同学们归纳两大循环途径的循环规律。
完善模型 【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教师追问,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部位在哪里? 教师播放自制动画,展示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的气体交换情况,请同学们根据动画,尝试完善肺循环的模型示意图。 继而引入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由此得出,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会从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 脉血变成含氧量丰富、颜色鲜 学生根据动画学习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液成分变化, 并根据动画尝试完善血液循环示意 图。 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该过程微观、抽象, 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借助自制动画,将抽象过程形象
红的动脉血。 继续播放自制动画,展示体循环中,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时的物质交换情况。请同学们根据动画,继续完善体循环的模型示意图。由此得出,当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会从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教师小结,这样一幅完整的血液循环示意图就完成了。从而完成模型的构建。 提问:动脉中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吗? 进步强调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 最后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与联系,并回顾课堂导入的问题,带领学生写出药物从手部静脉到达肺部的过程,巩固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生认真思考,完成表格。 化,从而进一步地完善血液循环的图像模型。 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强化理解。
联系实际 教师指出,血液循环维持着人们鲜活的生命,因此我们对于自身心血管的呵护是必不可少的。不健康的饮食和生 学生了 当前,高脂血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四 大危险因素之
活方式容易诱发高血脂症等疾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并号召同学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测脉搏和血压的方式监测自身和家人的心血管健康情况。播放 《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学生活动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的意义。 解高血脂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观念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监测自身心血管健康的基本方式。
巩固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并带领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最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独立绘制一幅血液循环示意图,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量血压,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学生跟随教师完成随堂练习。 带领学生 及时巩固知识。通过鼓励学生 为自己和家人 测血压,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 活、关爱家人的观念和意识,增强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