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初中生物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二节,这节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的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内容。因为主要是通过眼与耳来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本节课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器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因此,他们会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并且,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初中学习之后,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拥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分析更多的例子,来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说明视,听、嗅、味觉,以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描述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过程,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娇正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娇正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师: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既然眼睛这么重要,那么眼睛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人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眼睛。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12章第 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听老师讲述 回答老师的问题
眼球的 结构与 功能 活动1:观察自己同桌的眼睛。 老师组织学生观察,提问眼睛都有哪些结构。 生:有睫毛、眼球。 师:我们可以看到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活动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观察眼球外形,辨识眼球的解剖方位,同时观察前部的角膜、周围的巩膜、附着于巩膜上的眼外肌和后部的视神经等。注意角膜是透明的,巩膜是不透明的,视神经位于眼球后部偏于鼻侧。 观察眼球壁各层及眼球内容物中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各部分结构的形态、位置。 观察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知识点。 实验观察 回答问题
视觉的 形成 视觉的 形成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相机来拍照,记录美好瞬间。 相机的成像原理: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相机镜头的折射之后,进入相机内部的暗箱里,然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经过化学物质的冲洗定影之后,这样就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照片了。 其实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会比相机拍出来的更好看(烟花),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呢? 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猜想一下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播放视觉形成的动画课件,带领学生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我们从暗处走到明处,一时会看不清,随后会恢复。你仔细观察眼睛,你会发现我们的瞳孔会发生变化,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在光线的刺激下,睫状体肌肉舒缩,调节了晶状体曲度,光线强时瞳孔会变小,光线弱时瞳孔会变大。 听教师讲解, 认真思考 听教师讲解, 认真思考
近视眼 与远视眼 我看到我们班上有好多同学近视眼都带上了眼镜。生活中老年人一般都有远视眼,所以他们看报纸都时候会带上老花镜。 正常的眼球,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是,在生活中,有的同学用眼习惯不好,比如看太多都电子产品,当然也会有遗传的因素在,这都会造成了近视眼。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进行矫正呢? 幻灯片播放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讨论如何预防近视:认真做眼保健操、少看电子产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听老师讲解,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总结 总结今天这节课的知识点,随堂测验,布置课后作业。 听教师讲解, 认真思考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
近视眼与远视眼
预防近视
九、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主要是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互相促进,从而将学生的感觉和思维进行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地进行探索,不断地改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快乐地去思考问题,可以自主地去学会探索问题,可以平等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我认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发展,将不再是一个虚有其表的概念,而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