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1)

资源简介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并能说出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爱护眼睛的正确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并能说出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2.难点:(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三 课前准备
  准备眼球结构的模型,课件,视频,打印的凹透镜图片、凸透镜图片,还有乒乓球、羽毛球、沙包、毛绒玩具等。
四 课型课时:新授课2课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两位同学把眼睛蒙上,猜猜手里摸到的是什么?请两位同学来做这个游戏。
生:学生做游戏。(摸乒乓球、羽毛球、沙包、毛绒玩具,猜摸到的是什么)
师:现在我们加大游戏难度,请两位蒙眼的同学站在教室最后一排,口令声响时看谁先到达第一排,好,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学生比赛。
师:好,谢谢两位同学的参与,我来采访一下两位同学:蒙上眼睛有什么感受?
生1:看不见很难受、关爱盲人........
师:是的,如果缺少了一双健全的眼睛,生活将多不方便啊!因此眼睛有三个绰号:监察部、监视中心、活的照相机。
那么,有了一双健康的眼睛,就能看见美好景物了吗?
生:能或不能。
师:现在大家看白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即使有了一双健康的眼睛,也不能看见美好的景物。因此,要想看清物体,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生:光线。
师:有了光和健康的眼睛,就能看见了吗?
生:可以或不可以。
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眼睛和视觉【板书】
【讲授】
(一)眼睛的结构及功能:
师:你们知道哪些眼睛结构?
生:黑眼仁、白眼仁、眼睫毛........
师:眼包括眼球和其附属结构:眼睑、睫毛、结膜、泪腺等。我们重点来学习眼球的结构及其各结构的功能。
生:看书79页,了解眼球各结构及功能。
师:对照模型,讲解眼球各结构及功能。(1)位于眼球最外面的一层透明结构叫角膜,占1/6,有弹性,可以透过光线。我们总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角膜就是窗户上那层透明的玻璃窗。因为有了泪液的冲刷,因此我们的眼睛总显得水汪汪的。
角膜后面的结构是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虹膜就是我们俗称的黑眼球,决定着我们眼球的颜色。虹膜的颜色、细节因人而异,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身份辨识。电影007里,詹姆斯邦德想要进入军情六处前,就要对眼睛进行扫描,通过了才可以进入,其实扫描的就是虹膜。
瞳孔: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把窗帘全拉上,现在同桌之间观察一下当光线变暗时,瞳孔有什么变化?窗帘拉开时,光线变亮时,瞳孔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并记录。
师:小结:可见,当光线变暗时,瞳孔由小变大,使眼睛的进光量增加;当光线变亮时,瞳孔由大变小,使眼睛的进光量减少。
晶状体:虹膜后的结构是晶状体,像双凸透镜,透明,有弹性,能折射光线。大家小时候可能做过一个实验,在夏天最热的的午后,拿凸透镜在白纸上汇聚光线,用不了多久就能把火柴或白纸点燃,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呢?
生:凸透镜能汇聚光线,折射作用。
师:凸透镜的曲度越大,折射光线的能力越强。反之,凸透镜的曲度越小,折射光线的能力越弱。当我们的眼睛看近处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变厚;反之,眼睛看远处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小、变薄。
(5)睫状体:晶状体的曲度变化要靠睫状体来调节。睫状体含平滑肌,能挤扁或拉长晶状体。
(6)玻璃体:晶状体后的结构是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使我们的眼球在眼眶内平滑转动。
(7)巩膜:眼球最外面的一层膜,占5/6,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巩膜就是我们俗称的白眼仁。
(8)脉络膜:柔软,巩膜以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9)视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形成物像。
(10)视神经
师:现在请大家看书80页,视膜上形成的物像就是我们看到的实际大小吗?
生:不是。视膜上形成的物像倒立、缩小了。
师:实际上,你们眼中看到的我是倒立缩小的吗?
生:不是。
师: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有了光和健康的眼睛,就能看清美丽的景物了吗?
生:不行。
师:对,还需要大脑的配合。
那么,你们如何看清我?视觉是如何形成的?请大家看书79页,同桌讨论,一会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
(二)视觉形成的过程
生:看书并讨论。
学生代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膜(形成倒立缩小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的视觉中枢。这时,我们就看清了对方。
师:非常正确,大脑把左右视神经传来的影像合并成完美的三维图像,大脑还原成本来的面貌,我们才看清各种美丽的景物。
下面请大家看视觉形成的视频。
生:观看视觉形成视频,然后齐读视觉形成的过程。
师:因此,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对吗?
生:不对,应是“脑见为实”。
师:我们的眼睛值得信赖吗?测测你是色盲吗?
生:看课件的图片和flash,并检测。
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师:请大家看课件上的两幅图片,找不同。
生:描述不同。
师:第一幅图片就是我们所说的近视眼,第二幅图片就是远视眼。那么,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
生:看书并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flash动画,当我们看近处时,晶状体曲度变大、变厚;当我们看远处时,晶状体曲度变小、变薄;如果我们长时间地近距离看书、写字,不注意保护眼睛,(学生看flash动画)睫状体就像松紧带,长时间处于收紧状态,会疲劳甚至痉挛,这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生:近视眼。
  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flash动画)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生:戴眼镜。
  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
生:凹透镜。
师:对,凹透镜先使光线散开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膜上。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学生看flash动画)
反之,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学生看flash动画)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膜的后面成像,我们在视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远视眼。我们戴什么眼镜来矫正呢?
生:凸透镜。
师:对,凸透镜先使光线汇聚一些,再经过晶状体的汇聚,正好落在视膜上,这样我们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了。(学生看flash动画)
保护眼睛的方法
师:俗语说:身值千两,眼值九百。眼睛是我们身体上最值钱的器官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做法正确不?有请张森林和王钰杰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用眼习惯,大家来判断对与错。
生:判断对错。
师:总结:保护我们的眼睛要三要四不看,请大家在书上画下来。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畅谈收获。
六、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重难点。
【板书】1、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七、达标测评:学生做习题。
八、作业:绩优学案相关内容。
九、课堂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