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表格式无答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表格式无答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学科 生物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 第5章《人体的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名称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尿液的形成涉及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与其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与其成分,这里须知道尿液的产生与血液有关,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尿的形成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采用模型构建法,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理解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思考: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代谢废物呢? (二氧化碳、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学生说出这些物质有哪些排出方式(汗液、尿液、呼出气体) 3.引出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单位的结构 自主学习课本73-75页第一段内容,思考: ①什么叫做肾单位? ②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肾单位各个组成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 指名回答: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师生共同指认肾单位的结构。 ④展示肾单位模型,学生尝试说出模型中各个结构分别模拟的是肾单位的哪个结构。 ⑤归纳: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过程 ①播放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的动画,思考观察血液的成分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指名回答:血液中含有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经过肾小球后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进入肾小囊。 ③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归纳: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滤过作用。 ④设疑:经过滤过作用后在肾小囊腔中形成了什么液体?请比较表格一,说说血液和原尿的成分有哪些变化,进一步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⑤提问: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有这么多吗? 展示图片和表格二,请对比血液、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说说尿液中没有_____,它去了哪里呢? 说明:它们被全部重吸收了。 推理:(结合模型)原尿在下行过程中会经过哪里?可能在肾单位的哪个结构被重吸收? 分析:肾小管具备重吸收的条件吗? 讲述: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归纳: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3)小结:尿液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下图所示的是肾单位的部分结构,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是________。 .____ ,它里面的液体称为______。 2、 下表为尿液、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 乙的葡萄糖为0.1,而丙的为0。这是由于__________ 。
小结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