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7.2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7.2_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科   目 初中生物学 年 级 7年级
学科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章 节 第4单元第7章第2节
课 型 新课 教学时间 第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7年级第4单元第7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对本章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2岁—14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能完全摆脱对于图片等直观材料的依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影响。2、探究酸雨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发现和解释生命现象。2、掌握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点,尊重生命,敬畏生命。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酸雨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点,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资源 PPT、烧杯、胶头滴管、模拟酸雨、模拟正常雨水、实验动物(泥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本福岛核泄漏后的当地街道图片及生物表现,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自主回答 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引出教学目标,目标引动,情境带动。
新知识讲授和学生探究交替 1、通过福岛核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污染。2、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常见的污染---酸雨,并引导学生思考酸雨的危害3、当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通过模拟降雨(酸雨、正常雨水)来进行探究其对生物(泥鳅)的影响,验证酸雨的危害。4、第一轮模拟降雨(1-10滴),结束后,引导学生说明实验动物的现象,并思考原因。5、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轮的模拟降雨(11-20滴)。6、第二轮模拟降雨过后,再次引导学生说明实验动物现象,并深入思考原因。拓展提问:为什么滴加模拟正常雨水时,有些实验动物也会躁动不安,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7、学生回答结束后,进行最后一轮的模拟降雨,鉴于学生活泼开朗的天性,教师适时进行纪律的维持。8、提问:结合三轮模拟降雨过程,同学们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1、学生结合身边实例回答。2、学生自主思考,并结合书本内容回答。3、形成四人小组,展开探究。4、第一轮探究,思考原因。5、小组代表发言。6、深入思考第二轮实验现象,并开拓思维,思考引起实验动物躁动的其他因素,举手回答。7、最后一轮探究实验。8、独立思考 1、加强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总结能力。2、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3、采用直观教具演示,降低学生对抽象现象的理解难度。
小结总结 1、请学生讨论后派代表总结发言,之后教师继续展示酸雨对植物的破坏图片,以加深学生印象。师生共同完善探究实验的结论,2、演示其他环境问题图片,引发思考,进一步总结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并结合图片展开思考,完善结论。2、思考其他环境问题对生物的影响。 查漏补缺。目标引领,主动探究。
随堂作业 通过两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1、我如何做到保护环境?2、保护环境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讨论并回答 1、夯实基础2、发散学生的思维。3、形成体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突发状况,并做好应对措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同学模拟酸雨滴加过多,造成实验动物特别痛苦,为应对这种突发状况,教师及时回收部分实验动物以缓解刺激,并加强学生爱护生命,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教育。
板书设计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案例:雾霾、酸雨、水污染
2、探究:酸雨对泥鳅的影响
3、结论:酸雨危害生物
4、其他环境问题
5、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