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教材分析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大话题,足够写一系列本厚厚的著作。因此,我们非常关心教材是如何挑选内容和呈现内容的。教材从19世纪达尔文“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的提法讲起,首先展示4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回答人与猿的根本区别。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人和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演变为不同的物种,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教材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展示2段资料,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接下来教材用一段话来呈现自己的观点,然后另起一段,说明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成为大自然的强者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思考:人类是否应当更加理智地发展和运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对人类起源和发展话题做出了极大的简化处理,比较适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教材的编写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吻合的。 然而,教材存在简化过度的问题,比如,教材展示了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探索人与猿的根本区别,然而,课本接下来却未做任何回答,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人与猿的根本区别。由于教材没有提及人与猿的根本区别在于“直立行走”,这样,学生就无法对“露西”化石做出正确的评价,无法弄清楚为什么不会制造工具的露西属于古人类。又如,教材只用一句话说明丰富的语言使人类之间能更好地合作交流,学生阅读之后,并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和类人猿根本区别; 2.能说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 3.能说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原因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教材和分析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互助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倾听教师对人类进化研究历史和进展的介绍,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对有贡献科学家的尊敬之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制古猿到人的进化 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程安排 1课时教具选择 以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一个基本认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突出,性情里具有一定的童真童趣,因而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能够更加方便学生理解。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要目的 时间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通过播放郭沫若的《女神》。提出人与地球的关系。通过“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引出课题。给学生展示学习目标:1人类起源于娜一类动物。2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 思考,了解问题。讨论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学生阅读目标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3自主学习基础默写 让学生阅读教材的42-45页。重点找到下面的知识点。能说出人和类人猿根本区别;现代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什么?描述猿到人的进化历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背做相应的知识归纳总结的知识点。 通过自主学习看书,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7知识构建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建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现代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回答的相关答案: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络。识图能力讨轮。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0练习反馈联系考点 做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上的轻松尝试应用。 学生做题,通过做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培养学生做题能力,与中考挂钩。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0回归目标 构建导图 教师回归学习目标,并根据本节课的板书进行总结。 让学生明确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并学生通过板书在头脑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络图。 使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络图。 4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作业为总结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预习下节课。 让学生通过作业继续学习。 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答题能力和预习能力 1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二、近亲:现代类人猿 三、人类和类人猿的区别1、工具的使用 2、运动方式 3、脑发育程度四、进化方向不同1、原因 2、依据:化石五、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能够用火 4、脑发育 5、产生语言文字课后反思 使这节课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根据思维发展过程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了自学指导题,由于问题设计得当,学生能迅速进入文本,理解教材。我精心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由不同学习小组深入钻研一个专题,然后面向全班展示。我向学习小组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补充材料,使得学生“跳一跳,摘到桃”,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深入文本,跳出文本,不仅真正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精神。这节课我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也十分注意锻炼学生的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互助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不足之处是,教师只是“建议性”地要求学生到“古人类”看一看,有些形式化。以后教师可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让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上查询一个专题,做出PPT,然后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第一小组专门研究南方古猿,第二小组专门研究北京直立人,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课外延伸任务真正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