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3.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况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教学准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导入 以新生儿降生时,第一时间就必须让小生命啼哭这一事实,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一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意识到新生儿出生后呼吸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能说出呼吸过程让人体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而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发生的呼吸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结构参与呢?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对于呼吸过程都不陌生,因此可以请同学们谈一下,与呼吸过程直接相关的人体的结构。教师引导完成书中的呼吸系统组成的填图活动。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教师讲解鼻、咽、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一般称上呼吸道,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让同学理解日常在感冒发生时诊断常用的两个名词。 (三)呼吸道的作用 首先给同学们播放粉尘与尘肺,引发同学们质疑,空气污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带着这样的困惑再引导同学们阅读书中的资料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对不同呼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鼻的作用 当我们长时间说话后会感觉咽喉干痛,教师、歌唱家、相声演员等较普通人群说话时间要长,因此他们也更易患咽炎,这是为什么呢?同学通过问题分析,意识到经常说话导致咽干是因为经常说话的人群在说话时常要用口腔换气呼吸,不能通过鼻腔。结合书中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鼻骨性结构和鼻腔内部结构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鼻腔的内部结构特点。鼻的骨性结构能保证气体通畅的进入;鼻毛作为鼻腔的门户对于空气进行了物理的阻挡作用。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提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生长鼻毛,当空气中有灰尘时特别容易打喷嚏。同学们意识到通过鼻毛的阻挡作用,减少了粉尘和致病菌的吸入。当空气进入鼻腔后,通过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于空气进一步处理,吸附粉尘和致病菌,黏液中也含有杀菌物质空气进一步得到清洁,同时黏液也对空气起到了加湿的作用。而对于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同学理解相对困难,可补充流鼻血的事例,特别容易流鼻血正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特别是鼻腔前部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请同学们分析生活在寒冷的北欧的人鼻子的外形特点,以引导同学们较好地理解鼻黏膜富含毛细血管对于空气的加温的作用。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作为空气进入的第一站,鼻子对于空气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的重要作用。 2.咽和喉的作用 首先让同学们说一说如果吃饭时说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同学们会说可能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剧烈的咳嗽,甚至有时会因为食物的误入引发生命危险。而为什么我们在正常吞咽食物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呢?展示咽喉结构图、分析吞咽时会咽软骨变化示意图,认识结构特点。这就让同学体会到,咽和喉中的黏膜及分泌的黏液能进一步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的同时,更让同学们意识到防止食物误入也是保证呼吸通畅的重要因素。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的部位,尝试发出声音后感受其发生的变化。让同学们体会到当发声时喉的部位会发生振动,而这时再展示声带的结构和位置图,此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发生的原理和过程了。而正因为是气流通过时让声带振动发声,因此大声说话和长时间说话会造成声带的损伤,让同学们意识保护声带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男同学会出现变声,在这里讲解随着喉头的生长,声带在青春期发生宽度、厚度和长度的变化也更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变声发生的原因。 3.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在前面学习了咽喉作用后,我们思考一下,当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常会有痰排出,痰是如何形成的?痰的排出对于人有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通过阅读书中的气管壁纵切图及文字资料学生了解到,痰是与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和吸附作用,对空气起到了清洁作用的同时,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让黏液排出因此就产生了痰。学生会意识到,痰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随地吐痰是极不卫生和文明的行为。此外学生通过观看气管和支气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到气管和支气管越分越细,进入到肺内的气体经过了空气的逐级处理,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除了对空气的处理的,也要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气管和支气管是如何保证气流通畅的。同学们通过气管(局部)图片了解到气管软骨建立了气体进入的支架。教师也可图片补充气管软骨是“C”形软骨,这样的结构不影响气流进入也不影响吞咽食物。但如果误吞咽大块的食物也会出现“噎着”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常因误吞果冻等大块食物而出现窒息甚至死亡的例子。 同学们在理解了呼吸道在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作用,及对于空气清洁、温暖、湿润的处理作用时,也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呼吸道对于空气处理的有限性。及时的补充在粉尘较重环境下长期工作的人会患尘肺病、人也会得肺炎,这些疾病的发生对于人的健康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此外在讲述鼻的结构和功能时,因鼻窦炎和鼻甲肥大引发呼吸问题的发生机率也较大,可补充鼻窦和鼻甲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了解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后概括呼吸道的作用,而是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增加学习的挑战性。此外注重也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嗓和进餐习惯。 4、小结: 呼吸道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的作用:温暖、 湿润、清洁(但有一定限度) 鼻腔:鼻毛有阻挡灰尘和细菌、清洁空气等作用;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表面黏膜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 咽喉:表面黏膜分泌黏液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湿润、清洁和加温空气;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把吸附了灰尘和细菌的黏液排出 呼吸道具有保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3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