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生物 人教版 教案: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 生物 人教版 教案: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材分析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安排在第一节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知道了肺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场所之后。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在肺部发生交换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怎样发生了气体交换。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为以后学习血液循环过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还涉及到肺内气体气压变化的知识,这是与物理有关的部分,而初一还未开设物理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如何把这部分知识很自然的交给他们是一个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将本节的演示实验改成“建立呼吸模型,通过自己建立的模型探究呼吸过程”,是学生简单地接受生命科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肺与外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技能目标 1.通过制作呼吸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提升团队集体意识。3.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1.新课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一声啼哭意味着呼吸的开始,而且从此每时每刻离不开呼吸,那么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不管你们在忙什么,你的肺都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那么,外界气体究竟是怎样进出肺的呢?我们共同来探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明确目标:(1)说出肺与外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通过制作呼吸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二)、小组探究:3.布置任务:(1)观察人体肺的图片,说出肺的位置与结构特点?(2)人的呼吸频率大约是多少?(3)大家来体验一把,双手放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一口气,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并描述)(4)呼吸伴随着胸廓扩大、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5)请拿出小组建立的呼吸模型,探究呼吸过程。学生观察模型,指出模型中代表胸腔、膈、肺的结构,并描述现象。4.小组探究:根据任务组内讨论,得出答案。5.检查指导:教师巡视给予适时指导。(三)、释疑解惑: 6.(师生)释疑解惑:先小组展示后教师补充。(1)肺位于___________内,左右各___________,左肺有___________,右肺有___________,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2)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3)深深吸气时,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深呼气时,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原因是肋间肌在收缩和舒张的结果。(4)呼吸伴随着胸廓扩大、缩小,不仅与肋间肌的收缩舒张有关,另外与膈肌也有关系。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压变小,于是外界的气体入肺。因此说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5)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四)、梳理归纳:7.树理归纳:(1)肺的位置与结构:(2)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状态肋间肌膈肌胸廓肺肺内压 气体变化吸气收缩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舒张舒张缩小回缩升高肺内气体向外排出
课堂小结 (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1)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2) 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比吸人的气体中氧少?(六)目标检测:9. 目标检测;1、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A、胸大肌 B、肋间肌和膈肌C、腹部肌群 D、背部肌群2、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 ﹚A、等于大气压 B、高于大气压C、低于大气压 D、没有大气压3、下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曲线AB段表示的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此时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2)曲线BC段变化中,胸廓容积是怎样变化的?3)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此时肺内压与大气压有什么关系?(4)请说明在AB段、BC段中,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10.讲解点评:(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12.作业布置: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在人体中的位置及其结构特点2人的呼吸频率3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2吸气呼气过程中胸廓、肺、肺内压等的变化
作业布置 同步解析与测评p23-p24;制作呼吸模型。
课后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思考、提问、表达、动手,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验了生物学习的方法,留给他们的课后作业2也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有体会,在备课过程中,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思维特点和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