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基本信息教材:中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共1课时)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立足于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小肠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进行直接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完成,而运输是靠血液的流动来实现的。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描血液的组成成分,识别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说明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特征及功能。2、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通过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教学难点: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四、学习者分析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因此,要重在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设置了广阔的空间。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血细胞的动画视频七、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依据导入新课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纵横交错的道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畅通无阻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得以正常运行的命脉。在我们的人体中也有一个交通络,它维持着我们的生命常态,承担着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职责。它就是什么?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流动的组织——血液。(北京立交桥视频) 观看视频 把抽象的血液循环比喻成交通运输线,形象直观,让学生感受到血液运输的重要性,期待对血液的了解。血液的组成 一、自主学习: (一)观看演示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在离心或静置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根据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血液可能又哪几部分组成的?3、各组成成分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和颜色?4、你知道各组成成分的功能有哪些吗?(二)展示显微镜下人血的永久涂片,你是如何辨别哪些是红细胞?哪些是白细胞?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项目名称形态特点有无细胞核数量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阅读、熟悉,通过自学来解答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小组讨论完善,成果展示。并通过观看红细胞、白细胞的动画形象深刻的记忆血细胞的功能 1、 血液中含有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 2、下层是红细胞,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阅读课文,填表:1、学生注意到血浆中含有90%的水来推断出血浆的功能:运载血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4、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拓展探究 (一)学以致用出示血常规化验单及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二)开拓视野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作为集训地的原因?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通过本科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迁移运用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血液。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收获。 巩固提高八、教学流程图9、教学设计评价本节课的板书是框架式结构,达到提纲挈领,引领学生思路,突出重、难点效果,有助于学生记忆与回顾。十、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具有了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血液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而且懂得要关爱身边的人热爱生命。 练 习巩 固课 堂小 结实际运 用讲授新 课新课导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