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在整本书的编排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节血液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又为下节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基础。本节主要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课本首先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让学生对这三种血管有一感性的认识,然后具体分述三种血管。因此,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而分析三种血管结构特点、功能及分布的过程则是本节学习的难点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但具体的流动状态学生并不了解。学生知道我们身体内有不同的血管,但不能明确区分三种血管,以及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血液的流动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能力目标: 能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育人目标: 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难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呈现。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血管的分类三种血管的其他特点和功能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实验选用小鱼的原因——科学实验中,常常选用小动物作为替代品。2.小鱼尾鳍薄且透明,便于实验中进行观察。3.了解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小鱼 (3)观察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分工(2)复习显微镜的使用要点(3)教育学生要爱护实验小鱼。4. 小组讨论,展开实验5.实验总结(1)板书总结:速度粗细方向123(2)找漏洞,再观察(3)补充板书总结二、血管的分类1.血管的分类: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2.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3.总结血流的方向三、感受人体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存在。动脉——测量脉搏静脉——静脉注射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出血图片,感受分布在身体各处。四、三种血管的其他特点和功能1.管壁的结构特点。名称管壁动脉较厚静脉较薄毛细血管极薄 2.三种血管的功能。名称功能动脉心脏到全身静脉全身到心脏毛细血管便于物质交换 一、1.讲授选用小鱼进行实验观察的原因。引出实验的题目2.引导学生观察回答,总结讲解选用小鱼的原因。3.教师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实验器材和步骤。同时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布置学生如何分工(2)强调显微镜的主要使用方法及步骤(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关爱实验动物,关爱生命。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巡视指导学生的操作,并及时发现问题,全班纠正。5.(1)引导学生描述你看到的情景,总结出通过观察看到的三种血管在血流速度,方向,粗细上的不同,板书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观察时的漏洞,鼓励再次观察。(3)启发、评价,板书总结二1.鼓励学生大胆命名。并指出血管的分类。2.引导学生回答三种血管的定义。3.引导学生回答,将结果写在板书上三、引导学生和教师一同感受三种血管的存在,幻灯片演示图片。在感受静脉时,再找血管时,从血管会鼓起来引出静脉瓣的名称和功能。四、1.引导学生观察,看懂图。然后让学生总结出结论。同时补充板书。2.鼓励启发学生来讲解动画,从而总结毛细血管的功能。提示学生根据定义来总结动脉和静脉的功能,并补充板书。 一、1.思考理解选用小鱼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2.学生思考回答,小鱼身上的部位很多,为什么选择观察尾鳍。3.观看教师的演示,明确实验材料,了解实验步骤。同时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如何分工(2)回忆显微镜的使用要点。(3)知道在实验中应当关爱实验动物。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探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5.(1)学生进行汇报总结,描述本组观察到的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的情况,从血管的流速和方向上以及血管的粗细上,试着区别不同的血管。(2)总结自己在哪方面没有细心观察,再操作观察。(3)再次总结汇报二、1.给看到的这三种血管命名,并达成共识。2.阅读书,回答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给这三种血管命名的。3.根据三种血管的定义总结血流的方向。三、学生和老师一起感受,脉搏测量的是动脉,打吊瓶时,针刺人的血管是静脉。理解静脉瓣的功能,观察毛细血管出血的图片,感受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四、1.观察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总结动、静脉管壁的特点。观察毛细血管壁,总结出毛细血管壁极薄。2.观看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图,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思考回答动脉和静脉的功能。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进行知识总结清晰而且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和联系实际等多种形式认识三种血管的特点功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堂练习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 )(2)静脉和动脉比,管壁较薄、弹性小,所以血液流动的快 ( )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设计本组习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检查,目的是强化重难点。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 教师将刚刚完成的表格内容擦去,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知识,再次填表。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运用刚刚总结出的三种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归纳填表。教师总结正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种不同结构特点的血管围成了我们身体血液流通的管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也是新课标要求的。那么究竟是什么给血液动力,让其不停的流动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为下节课埋下伏笔。三、板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名称血流速度方向管壁功能动脉较快远心较厚心脏到全身静脉较慢近心较薄全身到心脏毛细血管最慢动脉到静脉极薄促物质交换四、教学反思:1、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这节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行了小鱼尾鳍血管的观察过程。学生亲身参与,在动手实践、观察、归纳中,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问题的设计抛砖引玉,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堂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走,引导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准确实验、探究,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评价者”。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重要的发现。3、环环相扣,构建重要概念通过这堂课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学生从认识血管,猜测血管的作用,最后老师再进一步整理升华,师生共同构建出这节课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