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学会区分家兔和狼的牙齿通过分析得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教学过程:一、展示2021年云南大象一路北上的冒险旅行,提问:大象属于哪个动物类群呢?揭示主题:第七节 哺乳动物二、展示多种哺乳动物图片,提问:这些动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引出它们都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一:展示鹿、大象吃奶的图片1、引述:哺乳动物出生后就会吮吸乳汁,提问这种靠哺乳抚育后代的方式有什么优势呢?分析乳汁哺育后代的优势,得出乳汁哺育后代的优势。提问: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否与鸟类相同?它们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得出: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用图片对比卵生和胎生,为什么说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更高?①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母体直接产出幼崽。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出生率。②母体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解决了幼崽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4、小结:哺乳动物的第一个特征为胎生哺乳,能为胚胎和幼崽的生长和发育提供更多的营养和保护,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二)展示有毛动物的图片,观察它们体表有什么特征,引出哺乳动物的第二个特征:体表被毛。1、展示非洲象和北极熊的图片,提问被毛有什么作用?得出哺乳动物的毛发不仅只有保暖的作用还有伪装、防御和报警的作用。2、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被毛?引发学生思考鲸等水生种类的体毛已退化,体表被毛这个特征这是与多变的环境相适应的。(三)、哺乳动物的食性复杂,摄食方式也不同,前面我们学过的鸟类动物,他们是有喙无齿,只能啄食,而哺乳动物也有它独特的摄食方式:它们可以用牙齿撕咬、切断、磨碎食物,那它们的牙齿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图片对比,回答以下问题:1、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特点?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并猜测它们的作用?3、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门齿能切断食物,犬齿能撕裂食物,臼齿能磨碎食物。小结:哺乳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分别是: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牙齿具有门齿、犬齿、臼齿分化。配套练习1胎生、哺乳相对于其它生殖发育方式的优势在于( )A.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B.使后代的数量大大增加C.使后代的体质得到加强 D.减轻了母体的负担2、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蝙蝠( )A.有四肢 B.心脏有四腔C.有着恒定的体温 D.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特点3、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D.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4、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作用是( )A.伪装 B.保护 C.保温 D.防御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C.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D.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6、家兔的牙齿分化为( )A.门齿和臼齿 B.门齿和犬齿C.犬齿和臼齿 D.门齿、臼齿和犬齿7、家兔与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C.有发达的盲肠 D.有发达的大脑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和哺乳等B.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C.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D.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9、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2)图__________是兔的牙齿,图__________是狼的牙齿。兔的牙齿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这与它的草食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3)兔的__________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狼的__________尖锐锋利,适于撕咬食物。10、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洞熊是一种史前动物,它与熊猫、棕熊同属于哺乳动物。洞熊体型巨大,体宽可达1.7米,身长可达3.5米。科学研究发现,洞熊拥有强壮的颌骨,牙齿大而平,居住地周围只生长密集的植被。这一切都表明洞熊在28000年前灭绝的原因。相比之下,棕熊的食物有水果、蜂蜜、鱼等,丰富的饮食结构使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从而能广泛分布。(1)洞熊和熊猫、棕熊同属于哺乳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出生后,雌性用自己的__________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从而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___。(2)由资料得知,洞熊是草食动物,它适应草食生活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与肉食动物相比,它没有__________齿。(3)洞熊灭绝,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广泛的原因是:__________。1、【答案】A【详解】A.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A符合题意。B.胎生并不能提高产仔数量,B不符合题意。C.后代的体质与是否胎生无关,C不符合题意。D.胚胎需要从母体中获得营养,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增加了母体负担,D不符合题意。2、【答案】D【详解】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因为它不具有鸟类的一般特征。鸟前肢变成翼,而它的翼是由前后肢和尾部之间的皮膜连成的,而且蝙蝠的体表无羽而有毛,口内有牙齿,体内有膈将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故选D3、【答案】C【详解】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但胎生、哺乳不能提高哺乳动物的产仔率,故选C。4、【答案】C【详解】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毛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毛,一种是绒毛,具有保温作用。冬季毛多、细而密,有利于保温;夏季毛少、粗而稀疏,有利于散热。体表被毛对哺乳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有主要的意义。故选C。5、【答案】C【详解】A、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使用肺呼吸,但是肺不发达,而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所以皮肤可以辅助肺呼吸,故A正确。B、蜥蜴是爬行动物,靠肺呼吸,可终身生活在陆地上,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C、鸟类是脊椎动物,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故C错误;D、兔是哺乳动物,牙齿有分化,分为适于切断食物的门齿和适于磨碎食物的臼齿,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与其植食性相适应,故D正确。6、【答案】A【详解】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故选A。7、【答案】C【详解】AB.家兔的体表被毛和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等与其食性无关,AB错误。C.家兔是草食性动物,有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食性相适应,C正确。D.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与家兔的食性无关,D错误。8、【答案】D【详解】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体温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生存率高;但是不是能适应地球任何环境,如喜马拉雅山顶、马里亚纳海沟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没有哺乳动物;鲸、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是淡水哺乳动物,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1)门齿;犬齿;臼齿(2)甲;乙;门齿;臼齿;犬齿(3)门齿;犬齿解析:(1)图中[①]为门齿,[②]为犬齿,[③]为臼齿。(2)图甲中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因此是兔的牙齿,兔的牙齿的分化与其草食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图乙中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发达,因此是狼的牙齿。(3)兔的门齿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狼具有尖锐锋利的犬齿,可用于撕咬食物。10.答案:(1)胎盘;乳汁;成活率(2)牙齿大而平;犬(3)棕熊食性复杂,获得的营养丰富,更易适应复杂的环境解析:(1)洞熊和熊猫、棕熊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出生后,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洞熊属于草食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肉食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发达的犬齿。草食动物适应草食生活的结构特点是牙齿大而平,与肉食动物相比,没有犬齿。(3)洞熊灭绝,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广泛的原因是其食性复杂,获得的营养丰富,更易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