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与技能: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过程与方法:学会收集信息,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课前调査,图表分析,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及时间预估 活动意图新课导入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习活动一:探讨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随着人 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 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引出人口问题)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一直快速增长,到2011 年已突破 70 亿。 二、中国人口增长趋势 请用 5 分钟的时间,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柱形图。 结合柱形图思考问题: ①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②20 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 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为什么 学生用 5 分钟,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图》 结合学习经验,尝试说出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及其变化原因。 复习旧知,用学生己有知 识点,引出新课。 学生利用图 表,开阔思维, 深入思考,感受与历史、数学学科的交融性。小结:我国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致使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二、想一想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引起哪些问题? 小结:有同学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我们就会需要更多的食物、占用更多的土地产生更多的废物等等。 在《2015 世界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中显示,据测算,每年全世界仅新增人口就必须要新增消耗食品 5000 万吨,要新 占耕地 600 万公顷,多消耗电力 500 亿 千瓦时,多消耗水资源 50 亿立方米,多 排出二氧化碳 1.2 亿吨。 可见,人口规模快速增加、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空前扩大,逐步超过了自然界的供给能力;同时,又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当这些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界本身的净化能力,就会污染环境,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淡水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占有量低……这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 这对于刚起步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 担。 如果中国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 这无疑会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使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使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得到初步缓解,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与经济短缺的矛盾淡化了,但新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三、想一想,低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小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 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总 学生结合学习经验, 尝试说出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引起资源短 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尝试推测出这个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 通过数据分 析,认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为后续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铺垫。(、) (。)规模 8.8 亿人,与 2010 年相比,我国劳 动年龄人口减少 4000 多万人,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所下 降。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有专家预计我国人口在 2035 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在人口与发展问题上, 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结: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在 2021 年 6 月提出了三孩生育政策 从长远趋势看,我国人口总量将趋于下降,但总量下降宜缓不宜快。如果规模降得太快,老龄化就会太快,抚养比也会很高,就会削弱经济社会活力,加重经济社会负担。只有让规模变动平缓一些,才能确保结构问题处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努力实现适度的生育水平是未来一个时期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必由之 路。 由此可见,从鼓励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生育政策出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每一次调整优化,都是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考量。学习活动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一、提出问题: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是其中的乘客。现在地球这艘太空船已经承载了 70 亿人,我们的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呢? 二、学前研讨 让我们结合书本的事例,用 5 分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也请同学们扫描右上角二维码,围绕问题参与我们的线上讨论活动。 森林对生物圈有什么作用 滥伐森林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包括鸟类等野生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有些工厂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湖泊、海洋受到污染,会导致藻类大量滋生。湖泊形成水华,海洋出现赤潮 学生观看视频 2min 扫描二维码,围绕问题参与线上讨论。 先让学生感受地 球 的 重 要性,为后续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铺垫。 关注破坏环境的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情感。(。。。、) (,)水中生物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结合线上讨论情况,分析森林锐减、捕杀动物、大气污染、水污 染等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温故知新,结合同学们的讨论内容,加深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认识。学习活动三:分析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例 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人类的生存和生产都需要利用大量资源, 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自然和谐共存,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呢?无数人都在为此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我们中国都做了哪些工作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回答吧。 学生表达交流,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讨论如 何改善环境问题。 教师小结 观看学生演讲视频 感受到同龄人对环保工作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产生关注和参与环保问题的意识总结归纳 可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就要看我们人类自己怎么做了,我们必须关 注、面对负面影响并且积极的多做有益的 行为。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建立知识框架升华情感 总结归纳,升华情感课堂检测 练习巩固 巩固落实(”)教 1、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不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传递多少环保的知识,更多的是学 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己认识、体会、说出人类说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反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对于学生已有认知的判断尤为重要,如果只一味的教 师讲授,学思 生只是接纳着,并不能体验本节课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应该学生作为 主体,学生展示、讨论、表达、交流等方式进行。2、 现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内容及要求都有所改变,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显着教材与实际矛盾重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时候的国家情况,政策都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帮助学生在当时国情下,认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作用。3、 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调查,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查找资料、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调查中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保证在课上交流中学生更 加自信、主动,交流的内容也更加有深度。4、 本节在分析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两面的看待问题,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不能一味的强调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