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一课时
一、内容标准
【重要概念】
《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下有八个重要的概念, 其中最后一个就是“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具体内容标准】
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也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因此, 从扣紧“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来看本章要起到点题、补充、提升的作用。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知道了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了大量的铺垫。
本节的重点内容不是生物学核心的知识,而是以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这一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较多的探究经验,因此教材将这个探究活动设计为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全过程探究,期待学生通过活动能认识到酸雨确实对生物存在危害。
随后教材还介绍了重金属污染、温室效应等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想告诉学生,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如果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最终将危害到自身的生存。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对生物实验充满着期待,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探究实验的开展。在学习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学生知道了很多环境污染的事件,这些都是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学生模拟探究活动,观察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一种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这些都为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五、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视频、图片,制作 ppt 课件,编制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课中所学习的知识点,如工厂废气排放,开门见山,引入到“酸雨”。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承接第一课时的内容,唤醒学生旧知识。主要通过一些生活化、场景化的问题来引导学 生回顾。
新知学习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酸雨,以及酸雨的成因。 学生回顾“春夜喜雨”和酸雨的危害,并能够学习了解什么是酸雨。 用“春夜喜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意识到酸雨的危 害之大。
教师介绍模拟酸雨。 学生了解模拟实 验 帮助学生建立一 种科学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的步骤,引导学生来设计本次的“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第一次分享学生模拟探究的方案,老师进行点评,指出该方案中存在的不足。第二次分享学生模拟探究的方案。 第三次分享学生模拟探究的方案。 学生尝试自己设计探究实验 在多次学生分享模拟探究方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修正自己模拟探究的方案。
练习反馈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与基础知 识相关的习题。 学生思考、完成 题目。 落实双基,巩固课 堂知识。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结合思维导图,回忆这节课的 知识。 学生笔记并巩固 知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 点的系统化整理。
八、课堂小结
九、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过程、成果与呈现方式)
完成《课本》P120 页,第 1 题判断题,(3)、(4)题。
完成《课本》P120 页,第 2 题。
以上作业完成后拍摄上传到学校指定的网络平台或 QQ 群。十、相关资源(包括线上资源链接、线下资源) 1.来源于“学习强国 APP”,自己拍摄,课本,网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