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微生物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微生物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植物、动物两大类群以后学习的第三大类群,也为后续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二、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之前已学习动物和植物,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和营养方式等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扎实,并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但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对微生物世界也充满好奇和想象力,探究兴趣浓厚,因此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创新的研究手段,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领域的探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三、设计思路:我将微生物类群中真菌家族成员酵母菌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其中还包括一部分酵母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如此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首先,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进行教学。第二,酵母菌是帮助学生理解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非常好的实验材料,而营养方式的深入理解为后续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特点,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学习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教材中则以直接告知的方式记忆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遗忘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为解决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了学生分组探究活动,通过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两大探究活动的密切结合,让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参与。其中定性观察通过课上分组实验验证是否有CO2气体的产生,而定量测定则是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中的氧气、CO2、湿度、温度和酒精传感器分别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进行探究,并将探究过程拍成微视频进行课内展示,并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从而总结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有助于理解酵母菌进行这一生命活动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均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理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及其意义了解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多种不同的探究活动,感受酵母菌的存在,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和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微生物为人类服务五、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六、课前准备:课件PPT 与教学有关的视频 学生学案 学生分组,8人一组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舌尖上的面食》 认真观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学习作铺垫新课教学 【学习活动一】 观察面团 1、看一看:两个面团的体积变化 2、捏一捏:两个面团的柔软程度和湿润程度 3、闻一闻:两个面团的气味差异 4、猜一猜:两个面团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动手体验 交流讨论 思考反馈 从视频中拉回到生活中面食的制作,比较两个面团制作上的差异,从而感受酵母菌的存在。【学习活动二】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1、酵母菌的形态 PPT展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酵母菌图片 2、酵母菌的结构 尝试推出酵母菌的各部分细胞结构,并与植物的叶肉细胞进行比较,总结出无叶绿体,引出营养方式 观察与思考 小组讨论 直观感受酵母菌的小,并学会看图描述酵母菌的形态 学会使用类比法推出细胞结构,感受结构与功能观【学习活动三】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定性检验】 1、实验材料:酵母粉1g;5%葡萄糖溶液30ml;一定量0.5%BTB溶液 大试管一个;锥形瓶一个;导管一组;木块若干 2、探究过程: ①将1g酵母粉和30ml的葡萄糖溶液全部倒入大试管中(用玻棒进行引流),用玻棒搅拌使酵母粉与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匀。 ②迅速塞紧试管塞,然后将大试管中混匀的酵母菌液全部浸没在锥形瓶的温水中。 ③在小试管中加入3滴管的BTB溶液,保证导管管口能通入BTB溶液中。 观察: (1)大试管中酵母菌液有何变化? (2)小试管管口会产生什么现象? (3)BTB溶液是否有颜色变化? 【定量测定】 1、实验材料: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酒精传感器 2、探究过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探究 3、探究结果:曲线图分析和表格总结比较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对葡萄糖的分解情况 总结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意义 小组分工进行探究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细节 认真观察 学习数字化实验系统和传感器的使用,感受实验技术的创新带来的便捷,有助于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升探究欲望。 引出生殖方式的学习【学习活动四】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观看PPT展示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图片 2、用语言简单描述酵母菌出芽生殖过程。 学会提取信息和交流表达拓展延伸 与酵母菌亲密接触—学做糕点 课外将糕点制作过程拍成视频或图片,带回课堂分享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 关注和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