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合理合法的观点。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化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归纳总结并认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导入以玫瑰葡萄的种植过程为导入,学生讨论。 通过问题探讨的学习内容作为导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资料中玫瑰葡萄的培育全过程的阅读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葡萄植株里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 老师引导:仅靠葡萄植株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不能满足人们对葡萄产量或品质的需要;适当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或提升产品品质。 一、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1.植物激素 植物体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缺点:植物体内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应用 1.类型 应用 (1)生产啤酒 (2)对西瓜、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 (3)抑制发芽 (4)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好处 (1)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2)减轻人工劳动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坏处 (1)使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2)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五、与社会的联系 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经国家指定单位检验并进行正规田间试验,充分证明其效益,无毒、无害方可批准登记。在销售中禁止夸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我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1997年又颁布了该规定的修订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进行规范管理。2011年,农业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管理。 的相互作用 根据教材P97图5-9提供的信息: 问题1:赤霉素与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同:都能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影响花、果实 根据资料,学生可总结。启发学生,提高其总结归纳能力。 以提问的的形式回顾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优缺点,学生分析并总结: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化学结构展示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例如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例如α-萘乙酸和矮壮素。来充分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价值。 利用生活中传统方法生产啤酒为例,学生可总结分析: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根据植物果实的处理过程让学生及时总结: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学生分析并总结: 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老师总结。 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日常生活中的优劣。 并学习掌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呼吁学生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知识小结 通过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使学生清晰、直观认识到原理及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演绎与推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