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七年级 下册第 学历案
课 题 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型 新授
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①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 ②人体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2.学业要求: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生活实例,结合教材图文,能正确说出人体的第一、二、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能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通过观察图片,能归纳出免疫的功能,形成健康的生活的观念。 3.通过分析注射疫苗的实例,能准确说出计划免疫意义,并认同其作用。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48-50页,观察课件图片,分析案例,说出人体的第一、二、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 2.观察图片,分析生活实例,归纳人体免疫的功能。(指向目标2、检测目标2) 3.分析注射疫苗的实例,说出计划免疫意义,认同其作用。(指向目标3、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 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教材提供的“资料分析”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与课本上的插图相结合,理解并记忆。尝试归纳比较三道防线的异同点。 2.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的学习需仔细阅读课本文字,需要结合吞噬细胞的功能。可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理解。 3.免疫的功能利用课本插图和文字描述理解,尝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阐述说明。 4. 关于“计划免疫”的学习,不要求知道多少疫苗的名称,主要是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可将自己的预防接种证带来,看看自己儿童时期接种过哪些疫苗,从中体会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抗原抗体模型 2.搜集、整理与免疫相关的病例、视频。 二、课中学习 任务一:能正确说出一、二、三道防线的组成(指向目标1、检测目标1) 活动1:自主学习49页图与文字,后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指向目标1) (1)图片展示了人体的几道防线? (2)这些防线分别由哪些结构构成? (3)它们分别对病原体有哪些抵抗作用? 走进生活:(检测目标1)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 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 (2)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1.能正确说出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分) 2.能根据所学知识,解析生活中有关免疫的问题(每题1分,共2分)
活动2:阅读课本50页前两段,结合下图“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指向目标1) 新冠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新冠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 (1)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 (2)抗体是如何消灭抗原的? (3)当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被清除后,短时间内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4)短期内当新冠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5)患过新冠的人对腮腺炎病毒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6)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1.能认真自学在文中圈出关键词。(+1分)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1分),能准确说出抗原、抗体的概念(+2分) 3.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2分) 4.能归纳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分)
活动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指向目标1)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途径对病原体作用对______病原体起作用对______病原体起作用参与的防线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能正确写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每空1分)
基础闯关:(检测目标1) 1.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2.人体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是( ) A.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B.生来就有,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C.出生后才有,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出生后才有,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接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 特异性免疫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能独立、正确完成对应练习题。(每题1分,共3分)
任务二:归纳免疫的功能。(指向目标2)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小组讨论、分析并归纳出免疫的功能。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1),能归纳出免疫的功能(+3)
任务三:描述计划免疫。(指向目标3、检测目标3) 阅读教材51页计划免疫内容后,小组交流思考下列问题:(指向目标3) 1.注射新冠疫苗有什么作用? 2.猜测疫苗的成分?属于抗体还是抗原? 3.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哪一种免疫类型? 4.你知道或者注射过哪些疫苗? 5.什么是计划免疫? 基础闯关:(检测目标3)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 B.注射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糖丸 D.注射胰岛素 2.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结核杆菌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结核病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评价标准自评得分1.能在文中圈出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的概念。(各1分)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1),能准确说出接种疫苗的免疫类型(+2) 3.能独立、正确完成对应练习题。(每题1分,共2分)
三、梳理建构 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板书,梳理建构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与检测
课堂检测 1.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对人体来说是( )(检测目标1) A.抗原 B.抗体 C.传染源 D.病原体 2.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检测目标1、2)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检测目标1)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检测目标1、2)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课后作业 1、下列物质或结构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是( )(检测目标1) A、皮肤及黏膜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淋巴细胞 2、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使人能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检测目标1)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3、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检测目标3) A、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B、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 C、给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等疾病 D、给婴幼儿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4、人体正常情况下不会形成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有( )功能。(检测目标2) A、抵抗病原体侵入 B、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C、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 D、排斥非自身细胞 5、输入异型血太多、太快,就会发生凝集反应,此时的异型红细胞相当于( )(检测目标1) A、传染源 B、病原体 C、抗体 D、抗原 6、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检测目标1)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 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 D、会产生免疫反应 7、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分析回答:(检测目标1、2、3)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_________免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______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1.写写你的收获和困惑(采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老师提供帮助)。 2.课下探究:用完好无损的苹果模拟皮肤的完整无损,用划破果皮的苹果模拟受损的皮肤,将两种苹果暴露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苹果腐烂程度,探究皮肤的功能。
分析说明
学生七年级学习了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学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不系统和全面。学习本节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上下册的人体结构、生理知识及上节课的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本节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七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结合以上情况,在学历案设计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一步步地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课堂上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卡通插图的含义。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器官结构的形状、位置和功能。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动画设计和卡通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关信息,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地安排思考题、练习题,及时反馈。精选典型习题,有易有难,有梯度、有层次,基础差的学生也可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吃得饱,学得兴趣浓。
课堂上,学生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思,时而记,时而答,多种感官齐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