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表格式)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 第1课时 骨和关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表格式)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 第1课时 骨和关节

资源简介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知道人体骨的不同形态。
3.识图说出长骨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阐明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4.通过骨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长骨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
长骨结构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展示一组动物运动的图片:游泳、行走、爬行、奔跑…… 提出问题: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在形成上有什么共性?引出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板书: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学生思考。
运动系统的组成 提问:动物为什么能够完成各种运动?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展示图片:运动员跨栏。 活动:师生一起体验一些简单动作,如下蹲、屈肘等,体会人体各种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参与。 展示图片:人体的肌肉、骨骼等。 引出运动系统,明确这个部分以人体为例进行学习。 (板书: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 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注意骨连结不等同关节。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参与、体会、回答。
骨的形态 提问:骨存在于哪里?身体不同部位的骨是否一样?骨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图片或提供标本,了解人体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认识骨的不同形态,简单归纳、举例(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短骨——多成群分布于手腕和足,扁骨——髂骨、大多数颅骨,不规则骨——椎骨、上颌骨等)。 [板书: (一)骨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长骨的结构及功能 提问:骨的形态多种多样,但作为运动的重要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与运动相适应呢?以长骨为例学习。 活动:请学生依据教材第10页,分组观察长骨(实物),并尝试归纳。 补充播放视频:长骨的结构(或展示长骨的解剖结构图)。指导学生区分不同骨质、骨髓等。 在学生归纳基础上补充完整。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手术中保护骨膜的意义、骨折后的注意事项、骨髓移植等。 [板书:2.长骨的结构 骨膜 结缔组织膜(保护)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 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 骨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 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 骨髓 红骨髓:造血 黄骨髓:贮存营养] 讨论:骨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运动相适应? (板书: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整理归纳。 学生观看。 听老师讲解。 学生讨论、回答。
补充拓展 提问:运动中出现骨损伤该如何急救?怎样补钙更科学? 拓展:展示一些鱼的骨骼及古代骨器的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回答。
小结 长骨的结构使它既坚固又轻便,非常适于运动。那么骨还有没有其他特点与运动相适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学生聆听。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
(一)骨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长骨的结构
骨膜 结缔组织膜(保护)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
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
骨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
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
骨髓 红骨髓:造血
黄骨髓:贮存营养
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明骨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2.知道骨连结的几种形式。
3.通过设计骨的成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得出结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对骨的成分的学习,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及关注老年人走路乘车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
(二)教学难点
体验关节的活动范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骨,现在我们先看图回顾一下长骨的结构及其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提问:骨不仅坚固、轻便,还有一定的弹性,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展示佝偻病、面条“劲道”的图片。 提问:骨除了结构上与运动相适应外,还有没有其他特点适于运动?为什么我们要注意补钙?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而青少年骨易变形?引出新课。 (板书:3.骨的成分与特性) 学生看图回忆。 学生思考。
骨的成分与特性 提问:骨由什么物质组成?如何用实验的方法鉴定骨的成分? 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以前的知识和实验(种子的成分、食物的营养成分等),对骨的成分作出推测,并设计实验。 播放视频:鉴定骨的成分(或展示实验图片:用煅烧法和稀盐酸浸泡的方法鉴定骨的成分),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骨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分别使骨有硬度和弹性。 提问: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是怎样的比例,才能保证骨适于运动呢? 请学生考虑测量骨的成分比例的方法,给出科学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骨成分测量的数据。 讨论: 1.骨的成分具有什么特点与运动相适应? 2.不同年龄阶段骨成分的特点是什么?儿童和青少年为什么应该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态?为什么要关照老人?(让座、扶助等) [板书: 无机物(2/3)——使骨脆硬 有机物(1/3)——使骨柔韧]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
骨连结的类型 展示人体的骨骼(模型)。 提问:人体206块骨是怎样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呢?引出骨连结的内容。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否一样? 展示不同骨连结方式的示意图。 讨论不同连结方式的意义,明确可活动的连结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节。 [板书: (二)骨连结 1.骨连结的类型 不活动的骨连结 半活动的骨连结 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展示不同关结的图片,同时请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关节。 提问:关节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的活动范围一样吗?关节有什么特点适于运动? 活动:师生一起做各种动作,体验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方向,讨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哪个。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体验、思考回答。
小结 骨的结构决定着骨既坚固又轻便,骨的成分决定着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这些都是与运动相适应的。 我们全身的骨又借助骨连结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关节在运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学生聆听。
五、板书设计
3.骨的成分与特性
无机物(2/3)——使骨脆硬
有机物(1/3)——使骨柔韧
(二)骨连结
1.骨连结的类型
不活动的骨连结
半活动的骨连结
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