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二)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对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是相适应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三、教学策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PPT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Ⅰ导入为了维持生存,身体要从外界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在过程中会产生废物,身体要怎么处理产生的废物?为什么不能把废物留在体内?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中毒死亡。因为废物的排出对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问:那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废物,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 排出体外积累多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从已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提问引出新课内容。Ⅱ新课问:既然废物要排出体外,同学们想想看每天有哪些东西会出身体排出?在排出的四种物质中,二氧化碳和粪便分别是哪里产生的?两者的产生途径是不同的。问:那尿液怎么来的?尿液确实在肾脏形成,它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肾脏的结构。一、肾脏的结构PPT展示肾脏在体内的总体图片肾脏位于腰椎,左右各一个。PPT单个肾脏图片问:肾脏什么颜色,是什么原因使肾脏呈现这种颜色?PPT:肾脏内部的横切面图肾动脉在肾脏中不断分支形成小动脉,同样的小静脉也是在肾脏是汇合形成出肾的肾静脉。问:图中还有哪种血管还没呈现出来?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那么尿液到底在哪里形成呢?PPT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尿液形成后汇集到肾盂,并由输尿管排出的过程。问:尿液到底从哪里来的?(联系与肾脏相连的血管)为什么水喝多了尿液也会变多?尿液于血液,表格比较两种物质的成分。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从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尿液于血液其中的一部分,这些成分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物质?我们生活中什么样的工具能够比较快速地将混合在一起的多种物质分开?回到肾脏内部横切面的结构图,问:从图中来看,同学们用肉眼有没有类似的结构?那要怎么办呢?二、肾单位PPT呈现肾脏内部横切面图,选取不同点放大,都是一个肾单位的结构?问:这说明了什么?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肾小囊:紧紧的套在肾小球外面,由内外两层壁围成的杯状结构,中间是一个空腔。肾小管:曲折细长的管道,周围围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通过一边手握拳,一边手抱拳来模拟肾单位的结构。三、尿的形成总体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单位后,尿液就从肾小管的末端排出,尿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分步骤分析:(一)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进肾小球后,在肾小囊中的液体结构有哪些成分呢?PPT表格呈现血液和肾小囊中成分比较,问: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同时每天进入到肾小囊中的液体约180L,这有多少的量?大概有100瓶的桶装水。问:这里面的液体是尿液吗?这里的液体成为原尿。课堂活动:用红豆和小米分别代表血细胞和蛋白质,加入溶油葡萄糖、食盐、尿素的水中(代表血液),问:如何将红豆和小米分开?为什么它们两个可以从混合物质中分开?那在肾小球和肾小囊中有没有类似过滤器的结构?PPT展示肾小球和肾小囊过滤作用的动画。归纳: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到过滤作用。(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T肾单位图片,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形成180L的原尿,而最终的尿液在肾小管的末端形成,并且每天的排尿两约为1.5L。表格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问:这个变化过程在什么结构中进行的?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只有这些物质被重新吸收?尿素则没有被重吸收?被重吸收的物质最终到哪里去?通过重吸收可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小结:书本P75尿的形成示意图,分析肾单位中尿路和血路两条路径问: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有什么不同?四、尿的排出由于血液循环就不停的进行,所以人体尿液的形成也是连续的?为什么我们不需要一直上厕所呢?板书: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尿的形成)(输送尿液)(储存尿液)(排出尿液)这四个器官构成了身体的泌尿系统,负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P73图五、排泄每天排出一定量的尿液对身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PPT:书本课后练习P76第二题: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完全休息和运动的情况下散失水分的情况(单位:毫升)问:运动的情况下为什么排尿会少?人体通过汗腺的结构将尿液排出体外。P76汗腺的图。人体通过排尿、排汗、呼吸等方式将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成为排泄。 汗液、尿液、粪便、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产生粪便是消化道中食物的残渣水喝多了/从肾脏来的观察图片,对肾脏有初步的认识:左右各一个,长得像蚕豆或腰果观察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和肾静脉,肾脏呈现红褐色与这两根血管有关。观察肾脏内部血管的分布情况指出肾皮质处分布着丰富毛细血管认识肾盂、输尿管的结构。从血液中来水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尿液复习血液的组成:血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尿素等废物)、血细胞没用的物质漏斗,家里榨豆浆用的过滤没有,放大来继续观察肾脏就是由这种结构构成阅读P73课本内容,初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并提出问题听讲肾单位的结构联系前面提到的肾脏是一个富含血管的结构。类比,并分别说出两只手分别模拟肾单位的哪部分结构。肾小囊的液体少量血细胞和大量的蛋白质联系平时喝水的几种容器,体会原尿的量。不是血细胞和蛋白质比较大,通过过滤器将他们两者分开。观看动画读表,分析原尿到尿液的变化:大量的水,全部的葡萄糖、蛋白质,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尿素是废物,要排出体外,其他的物质是对身体有用的。通过包绕在肾小管外丰富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 尿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的变化:肾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肾静脉肾静脉中的血液尿素等废物变少变得更加干净。有膀胱帮忙暂时储存尿液听讲,归纳泌尿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人还可以通过排汗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通过比较两者的,初步认识排泄的概念。通过提问获取学生对尿液的前概念。根据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情况,对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通过由外到内的图片以及提问,让学生对肾脏的认识逐层深入。通过动画和图片的演示,直观地呈现尿液的,完成尿液形成前概念的转化。提问完成概念的巩固。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学习。通过多点取样,将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的概念直观化。通过类比让肾单位的概念更加直观形象化。通过表格成分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活动、图片、动画直观呈现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课本中有具体呈现各成分的百分比,但是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只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话式的问题,由浅入深的分析肾小管的作用。通过尿路和血路变化的分析,进一步巩固尿的形成概念。从排尿过渡到排汗等其他的排泄方式。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以下几点反思:1.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本节课的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在本节课的几个重要概念的教学中,有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关于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通过PPT呈现肾脏内部结构图,多点取样得出肾脏是由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构成,概念直观具体。(2)分析排泄和排遗的概念中,从学生已学的呼气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来来自于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产生的,而粪便是消化道中食物残渣,进而将两者的概念区分。(3)关于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比,鉴于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将课本中定量分析转为定性分析。(4)本节教学总体按照前概念的调动、前概念的转化、前概念的应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教材和备学生,并且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具体化。3. 有些概念教学还有待改进。(1)肾小管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在使用有孔毛细血管时,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这两个结构间可能就是一个个小孔,通过动画的方式即可解决。(2)肾小管的重吸收中,部分学生会觉得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在教学过程还应多花时间进行讲解。(3)对于尿的形成,通过联系自身以及提问,调出了学生的前概念:尿是从水来的,水喝多了尿也会多。但是在处理上还有所欠缺,还急于调出其他存在的前概念。肾脏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过滤重吸收尿的形成输尿管输送膀胱暂时储存尿道排出尿的排出泌尿系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