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子的萌发——探秘种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剖和观察雪豆和玉米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并判断各结构的功能。2、能通过比较两类植物种子结构特点,得出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并以此判断种子的类型。3、通过观看种子萌发视频,理解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到幼苗的形态变化,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导入 教师种植实践活动的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这抹绿(幼苗)与种子的什么结构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种子去探秘吧! 亲身体验是建构概念的最好方式。学生可通过这一情境兴致盎然地顺利进入课题。探秘活动一: 七嘴八舌话种子 【认识种子】 提问:你认识图片里的种子吗?生可自行挑战尝试 再进一步:师生交流比较奇特的种子 (蒲公英、最大和最小种子) 通过认图、猜测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多维度地了解种子。探秘活动二: 齐心协力剖种子 【解剖种子】 问题过渡: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 作出假设:它们应该具有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接下来开展种子解剖和观察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解剖并观察雪豆和玉米种子 1.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器具 2.观察的顺序(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及实验安全 3.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关注学生的实验进程 玉米两个问题采用“我问你答”的方式再一次巩固。 运用生物学研究重要方法——实验法的研究步骤,提出问题后,作出假设,然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利用放大镜等小工具辅助教学。 “我问你答”的环节可以增强互动,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靠,学生参与度也较高。探秘活动三: 慧眼识别分种子 【分辨种子】 表格呈现两类种子的对比表格,生先思考作答。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对比两个图示,总结重要概念:不同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种皮和胚。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引导学生构建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两个概念。拓展延伸 回到最初的疑问:这抹绿(幼苗)与种子的什么结构有关呢? 展示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视频。可配讲解也可让学生感知: 1.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2.胚芽会发育成茎与叶; 3.胚轴会发育成茎与根的连接部位。 4.子叶与胚乳会萎缩。 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练习巩固 三张“神秘卡”呈现,学生选题解答;图形对比拖动答题。 有选择性且含有神秘色彩的习题练习,学生兴趣度会比较高,主动参与的氛围更浓厚。结语 每一粒种子的萌发都是不易的,除了自身内在结构的完整性,还要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当然,多种外在条件也是需要主人特别注意。 一粒小小的种子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通过艰难而有意义的萌发,这抹绿的精彩生命才拉开序幕。 这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何尝不是在座的小小的你呢,愿你们积蓄力量,在育才的大花园里茁壮成长,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为下节课做铺垫,也让课堂具有延续性。 由真实的种子联系到“学校里的一颗颗种子”,情感与教学的相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