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位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内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在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另本节内容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对于呼吸的理解,大多数同学局限于人体呼吸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不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内,又如何被排出,几乎说不出道理来;而对于人体的整个呼吸过程更是不了解。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学生简单知道了气体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但确不知道氧气是如何进入每个细胞发挥了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如何被排出人体内。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本节课设置了两个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及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涉及到气体体积的变化、压力等物理学知识,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中学生两级分化较严重,所以要精心准备课堂架构,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爱学,想学。
【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的攻破本节课的难点知识,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运用微视频先让学生感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课本46页演示实验,理解胸廓的体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利用课堂解决其中的困惑,体现学生先学,课堂内化知识。
教学环节如下:
新课引入 任务一 任务二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 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数据分析及对呼吸全过程的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
2)认识到体育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1.视频:泰宁户外运动比赛(介绍“森林浴”和有氧运动2.运动员比赛结束时,很明显一个动作就是深吸气和呼气,外界气体是如何通过呼吸道进出肺呢 3.板书: 呼吸道外界 肺 观看视频准备好“教学案”(内含进阶练习) 创设情境,练习生活很自然引出课堂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任务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任务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检测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情况:①抢答题:通过微视频,理解性的说出以下词语的位置或结构特征②问题:通过微视频你能列举出气体的几点性质?③问题:膈肌与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会使得胸廓体积发生怎样的改变?④问题:气体容积的扩大、缩小会影响气体压力大小的变化吗?2.进阶练习(讲解时可适当加入生活例子)3.布置小组任务:在以上问题解决的基础上,①小组合作,利用制作实验器材及自带针筒及气球,通过实验步骤的提示,完成实验,并找朋友(找实验现象及结论)②共同得出实验结论流程图膈肌与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胸廓体积气体容积的扩大、缩小气体压力大小的变化③说说你的实验现象与结论是否有不当之处?4.小结:投影仪展示流程图,让学生小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5.板书: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过渡2.带着任务单中的问题并思考再次观看微视频“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展示:图4-30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4.任务:完成练习并小组内确立答案,提出疑问5.对微视频小结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 学生回答(抢答)学生思考回答如:气体会运动、有气压、会由含量高的地方往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如: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廓体积变大 膈肌与肋间肌舒张:胸廓体积缩小如:气体容积扩大:气压变小 气体容积缩小:气压变大小组内自行解决疑问,组内有疑议的其他小组帮忙解决小组实验连线:找朋友(实验现象及结论)共同得出实验结论流程图阐述实验的弊端让一位学生进行小结思考问题①.肺泡有怎样的结构适于气体进入血液?②.主要是什么气体进入血液,什么气体从血液中进入肺泡?③.氧气被运送至哪里?发生了什么作用?观看视频完成练习后,小组讨论,解决疑惑提出组内疑惑,其他小组帮忙解决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通过学生复述,再次理解如:肺、胸廓、肋间肌、膈肌、肌肉收缩、肌肉舒张等四个问题设置在观看微视频任务单中(以填空形式)层层设置问题:目的是为更好解决难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学会利用流程图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找朋友”这个游戏,更难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能更直观感知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同时能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培养合作交流精神
课堂小结 1.利用板书内容,师生共同小结.完善板书内容2.展示“想一想,议一议”表格任务: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小结出整个呼吸过程派代表小结呼吸过程 看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小组讨论、分析表格,小结呼吸过程 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精神通过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呼吸过程
【教学反思】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结构为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演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前,课堂上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课上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从“演员”变成“导演”。依据这样的理解,我在本节课中努力,尽量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但很多时候又不经意的使自己变成了演员。对于如何更好的做到能化知识不是很能理解并运用于课堂中,对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在课前,我还得加把劲,毕竟翻转课堂需要技术的支撑,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这也更要求自己努力摸索,勇于探索。
【板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
外界 肺泡 血液 组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